2020年1月12日 周日 晴
昨天全县期末成绩公布,当级部领导把本单位成绩发到微信群的时候,我正走在回老家的路上。望见成绩,没有欣喜,没有悲哀,没有迫不及待打开的欲望,更没有像红眼的地主一样,二两小酒过后脸色通红,打着饱嗝,脚踩黑油油的大地,斜视粮囤内冒尖的稻谷带来的满足,甚至在心底都没有一丝悸动。付出过,努力过,至于结果就不是个体能够左右的。年龄越长也越明白,陪伴有缘在一起的孩子们同走一段路是师生的一份修行。不在乎成绩是不行的,这是教师这个身份站稳讲台的铁饭碗;但是只关注成绩更是不够的,孩子们的多样性,导致了教育目标的不同,用一份完全雷同的试卷划定一条线,划分每个人的学习所获同样是不合理的。多几把尺子的丈量,会带给自己和孩子一份惊喜,解放学生的同时也是与自己的和解。
群里不断有孩子问成绩,可以体会他们的焦灼,毕竟半年的心血需要有个收获,心底里还期盼能比别人多收三五斗;同时,群里家长的观望也代表他们的期待,毕竟一学期的接接送送,一次次的家长会,一封封的信,他们付出过,也期待属于自己的收获,期待孩子的成绩能够得到让自己的作为家长的身份再得到巩固,自己的施政方针能够得到延续。
成绩打开,还算不错,比别人多收三五斗的想法多少能够实现。无论是英语教学还是班级成绩亦中规中矩,在缺失一员大将的情况下与兄弟班级没有差距就是进步。
教学实践中,本学期我主抓词汇、句型教学等的基本知识教学和优秀生能力培养。
毕业班教学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基本知识的记忆关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如同盖高楼,基础知识就是水泥沙子石子造就的混凝土,没有他们,再高的技术盖大楼都是天方夜谭。相比其他学科的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英语基础知识的记忆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领会运用的。抓牢实抓实每一节课,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收获是我上课的基础点;为此,学习金字塔原理,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五个层次,孔先生的因材施教理论,杜威的做中学走入了我的课堂;小组的互帮互助,复习阶段的组内与组间PK机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基础知识的牢固为复习阶段能力的拔高奠定了基础。
实践中,我们听到的是各种抱怨,抱怨学生知识一遍遍讲都记不住,一遍遍练习都不能会的做对,蒙的全对。我们喜欢推卸责任,喜欢利用归因理论将失败归功于别人,归结于学生的脑筋死板,一级不如一级,一代不如一代。我的思考是,与其抱怨,不如“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本学期,我从上课的第一节就确立了向课堂高质量,向科研要质量的思路。从45分钟的课堂设置做起,从学生的基础能力要求起,从知识的一点一滴的累积开始做起,不抛弃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次对于学情的把握,不敷衍任何一堂课,哪怕是自己再忙,上课是天大的事,对任何事情可以说不,但对课堂,永远要说yes。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有效率意识直接的后果就是在我的课堂上,没有孩子因无事可做而做局外人,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个人都是主人,每个人都在组长的带领下,人人有事干,人人能做事,人人愿做事。组长对组员的考评占据了学生个体考评的大部分,用事实说话,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基础上,让每人心服口服,都能抓到奋斗的目标,都能找到学习的动力。
对于优生的培养,我喜欢和他们聊天,喜欢和他们海阔天空,在侃大山中,引领优秀生跳出学校看世界,跳出自我要发展,主动,自觉,积极,是我对优秀生的要求。半年的时间还有些短,但足以看出一些端倪,足可以看出几颗闪亮星星的登场,相信他们会发光,发热,在点燃自己的同时也会照亮别人。无论是班级活动,还是学校要求,各自的一号组长能够像小大人一样,眼中有光,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给予时间,给予阳光,相信他们这些种子会发芽,开花,结果。
回望来时的路,今年的教学工作没因干扰力量的强大而放弃,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基础上没忘记关心自己的正事,日常杂事裹挟着前进的每一天没忘记自己追求的初心。“千字文”“我手写我心”“我眼中的好蛋与坏蛋”等把我和孩子们的心连在一起,追求共同的理想,共赴美好的教育愿景,一起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