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打卡。
今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我和老公、婆婆一起在海南过的。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日。所以从古至今,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
划龙船,耍龙狮,赏花灯,猜谜语等等活动丰富多彩。
庆祝活动,有的地方从初六开始,有的从十四开始,一般延续到十七。大多数是在十五这天庆祝的。
但是不管庆祝活动时间多么长、多么精彩,十五这天一定是要吃元宵的,也有把元宵称为汤圆,圆子,圆宝的。象征着团圆、幸福、美满、富足。
往年我们都是买一袋儿元宵或汤圆,煮好全家人一起吃了,就是过元宵节了。
今年我退休有时间了,决定自己做元宵。当做元宵节的礼物,送给我的婆婆和老公。
用以感恩他们对我事业的支持和生活的关爱。
在百度上和度娘研究了半天,查看一下家里的原料:只有白糖和荤油。
傍晚和老公遛弯儿的时候,顺便去超市买了一公斤糯米粉、半斤袋装炒熟的黑芝麻、五斤紫薯、五斤芋头。
回家后,按度娘指点,拿出厨房专用秤,称出50克黑芝麻,用破壁机打成粉备用。
洗净紫薯和芋头,分别称出500克,切成片蒸熟。
刚出锅的紫薯和芋头,分别放进两个大碗中,再各放进两大汤匙荤油、一汤匙白糖(因为婆婆是糖尿病,就少放了两勺糖。)、25克黑芝麻粉,趁热搅拌均匀。
这时的馅料呈粘稠状,用汤匙挖一块儿放在掌心,搓成拇指般大小的圆球儿,这就是元宵馅儿了。
把六、七个馅儿放入糯米面盆里,来回晃动至粘满糯米粉,捞出后用笊篱装着放进水盆里,浸泡十秒钟,再放进糯面盆继续晃动粘一遍。
这样反复四、五次,元宵就成型了。两种馅儿我各煮了两个,让婆婆和老公品尝一下。
婆婆说馅儿有些干,甜味儿不足。老公说大小不均匀,外皮有厚有薄。
我又开始找度娘,度娘建议糖尿病患者放木糖醇。我和老公就去附近的超市买,没有,又跑了几个远一些超市,还是没有。
后来在拼多多上终于买到了,商家向我保证说,一定能赶在十四那天到货。
我和老公把紫薯和芋头馅儿当饭吃了,怕冰箱冷藏三天,就不新鲜了。还好,木棉糖在十四的晚上八点多终于到了。
我赶紧备好各种原料,开始蒸紫薯、芋头,把黑芝麻打成粉。
煮熟的紫薯、芋头放入荤油、黑芝麻粉、木糖醇,迅速搅拌好备用。这次注重糖的数量和馅剂的大小均匀。
先做了六、七个,煮好了请婆婆和老公品尝,婆婆竖起了大拇指说:和买得差不多了,非常绵软糯香。
老公慢悠悠地说:我的老婆就是能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呀,请受我一拜。哈哈,我得意地笑出声来。
婆婆的拇指就是圣旨,老公的夸奖就是号令。我开始接着搓球儿,晃动,粘粉。终于六十多个元宵做好了,但也已是半夜了。
在盖帘上依次摆好,它们呈圆形紧紧相拥,团结在一起,一数刚好67个,心里美滋滋的。
哎呀妈耶,这不是冬奥会更高更团结的主题么?老公惊诧地喊出声来。我“嘘”一声,怕吵醒了已入睡的婆婆。
包上保鲜膜,放进冰箱冷藏起来。心想:这个元宵节的礼物挺完美,吃起来一定美味无比,回味无穷。
带着满身的疲惫和愉悦的心情沉沉睡去。
早上起来后,烧水放入元宵,心里的忐忑随着锅里转动的元宵左右摇晃着,上下起伏着。
看着圆圆呼呼、白白胖胖的元宵飘起来,就像是冬奥会的冰墩墩和雪容融,甚是吉祥、可爱。
捞出、装盘、上桌。婆婆用筷子夹起来咬一口,频频点头,说软糯香甜,是紫薯和黑芝麻馅儿。
老公夹起一个咬一口,说是芋头黑芝麻馅儿,还是软糯香甜。并一脸真诚地说,老婆大人辛苦啦。
我忐忑的心稍安,夹起一个放进嘴里,果然软绵糯香。又夹起一个,还是软绵糯香。
两种馅儿虽然都挺好吃,但味道差不多,还真不好分辨。看来调馅儿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吃着美味,看着冬奥会比赛,惬意极了。心想在元宵节大团圆的日子,中国队再拿下一块金牌就更好了。
果然不负众望,十五的下午苏翊鸣夺得了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
我和老公猛的地跳起来击掌祝贺。18岁的苏翊鸣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冬奥金牌获得者,这块金牌是他送给全国人民最好的最珍贵的元宵节礼物。
我们做一次元宵,付出了一次又一次的劳动,工序并不复杂,仅仅几天的时间,就感觉很是辛苦疲惫。
而我们的运动员,他们夺得金牌,付出的是一年、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艰苦训练,还要忍受寒冷、冰雪、伤痛带来的挑战,更有来自其他国家优秀选手的压力。
冬奥会每一块奖牌都来之不易,累计七枚金牌十三枚奖牌。这是中国冰雪健儿经过奋力拼搏,送给祖国人民最好、最香、最贵重的元宵节礼物。
向中国健儿致敬,祝你们再获佳绩,再创辉煌。
齐帆齐商学院12期28天特训营打卡,第15篇1791字,累计2977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