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孩子做家务不?

昨晚我回家比较晚,回家以后看到女儿已经洗过澡了,衣服也换过了。我马上问奶奶,她的内裤是自己洗的吗?奶奶支支吾吾。我就知道,她又代劳了。。。

我真的没想到,想让孩子慢慢学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居然也需要斗智斗勇。。。。

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以色列妈妈的故事。这妈妈叫沙拉。她最小的女儿应该和我们差不多大,是80后。

沙拉在中国出生,在中国长大,受着中国的影响,当了妈妈之后,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的孩子,她有三个孩子。

90年代的时候中以建交,那时她刚好离婚了,就带着三个孩子去了以色列。

到了那儿之后她发现两个国家在教育方面有特别大的差异。有一个很显著的不同,就是中国人觉得爱是爱,教育是教育,但是以色列人觉得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在犹太家长看学校里开展的各种各样的技能教育,包括音乐,舞蹈,美术,网球等等,都是孩子必须的成长养分,但是这些教育并不能提供给孩子一个生活经验训练场,在教育的问题上,犹太家长抛弃了很多浮华的东西,把生存教育列在教育的首位。他们认为顺其自然是最严密的。所以他们认为对于孩子来说,遵从5种生活的主要活动,来安排家庭教育内容的重要程度。

排在第1位的是维持和自己生存有直接关系的活动,比如煮饭。排在第2位的是为了获得生存的,必须维持和自己生存有间接关系的活动,比如搞卫生什么的。排在第3位的才是以教育后代为目的的活动,第4位是维持正常社会和政治关系的活动,第5位是满足爱好和情感的一切活动。这个排序很有意思。

我经常和一些妈妈探讨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一直都会说穷有穷的养法,富有富的养法。很多妈妈说现在和以前就是不一样了,不能和我们我那个年代相提并论。其实我觉得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现在的孩子学习的东西比我们小时候丰富得多,物质条件也丰富得多,但底层的需求其实是一样的,一个人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一样的。即使你把你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你的财富,你的地位,你的经历,全部都交给孩子,你的孩子也不一定会终身幸福。一个人想体会到幸福,一定是有自己追求的目标,也有自己追求的能力,他才有机会享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之后带来的幸福和满足。

这个能力包括他的自信,他能不能解决问题,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他和人相处起来如何?他能不能很快的适应环境?这些都不是技能和书本能学到的。它们其实藏在生活本身当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