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我家乡,端午节是要接嫁出去的姑娘回家过端午节的。
每年的端午节,奶奶都要提前做好端午节喝的黄酒。还记得那些做黄酒用的大曲像砖头一样大,一块一块的挂在那里。
还要腌咸鸡蛋,端午节煮着吃。每次端午节的前一天是最忙碌的时候,泡米、泡粽叶(一般用竹笋的叶子或者那种专门蒸馍馍用的蒸馍叶,这是一种树上长的叶子);还有龙须草也要泡,这是用来缠粽子的。我们负责把新挖不久的蒜瓣清理干净放那里。
第二天一大早,奶奶就起来了,一个人把粽子包好,然后把鸡蛋、蒜瓣加进去,煮上满满一大锅。
等我们都起来了,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粽子的清香。那个时候大多都是白米粽,拿一个出来,沾点白糖,吃一口香甜软糯,非常好吃。
记得每过几年,家里面都会种一点糯米,为的就是端午节包粽子吃。
记得每年去接姑姑们回家,是我们最快乐的事情。家里面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姑姑们拖家带口回到我家,家里面有很多好吃的,好喝的,还有小不点可以陪着玩。
记得如果姑姑们如果有孩子还在吃奶,就会让她坐到厨房的门槛上,奶奶从后面给她加一勺煮好的鸡蛋米酒,也不知道是啥说法。
小时候的端午节,记忆中就是两个字“热闹”。家里面人来人往,大人们忙忙碌碌,小孩子是最开心而快乐的。
大概是那个时候粽子吃多了,父母到现在都不爱吃粽子,理由是不喜欢,吃了容易沉淀到胃里,不好消化。
确实,粽子虽然好吃,却不能贪多,尽量吃热的。因为糯米带黏性不好消化也是真的。
若是吃了粽子受了凉,食物沉淀到胃里,消化不了,那种感觉很难受,很煎熬。所以,端午节吃粽子也要适可而止,不能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