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六月我们走进了赤峰市博物馆,家乡的历史遗迹给了我们无比的自豪感,先来评价一下博物馆。里面的文物囊括了从石器时代到契丹文化可以说是非常完善,而这也让我们对于本土的风情文化深入的了解。博物馆分为四个展厅,陈列风格分割对立统一,又各具特色,展览手段丰富,展线合理流畅。 在解说员的引导下,走进一楼展厅“日出红山”,了解赤峰地区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期文化,以及原始农业出现龙凤崇拜、原始宗教和祖先崇拜出现的玉文化。其中一件叫“C型玉雕龙”的展品,它积龙头、蛇身、猪鼻、马鬃毛四种动物于一体,雕刻十分精美,尤其是身体中部有个小孔,只要用线穿过小孔后悬空,龙头、蛇尾就会呈现在一条水平线上。 接着来到二楼的“古韵青铜”展厅,了解赤峰地区以夏家店文化为代表的北方草原青铜文化。夏家店文化以精美的彩绘陶器和繁缛的纹饰、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具及独具特色的青铜器上的动物纹饰而著称于世。 随后步入“草原帝国”展厅,这个展厅系统阐释赤峰地区的契丹文化,即10至12世纪的北中国历史,英雄的契丹人纵横驰骋,开疆拓土和中原宋朝分庭抗礼,成为草原上第一个封建大帝国的过程,在北中国开始一场文明的洗礼。 最后进到展示赤峰地区金、元至清代的文物及民族风情的 “黄金长河”展厅, 在这里仿佛看到了千百年前,蒙古民族热爱生活,创造财富,积淀文化,向往未来的民族文化和习惯;仿佛又听到了塞外铁马嘶鸣,弓箭飞响的热血战场。 当我拂去历史的尘埃,怀着对赤峰先人的聪明和智慧以及蒙古族人建立起辉煌文明的赞美的同时,更为先祖们给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给世人留下了大量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而感慨。下面的图片并且附有讲解,请自行观看。
在赤峰博馆的第四展区,为大家展示了元朝、明朝与清朝的赤峰历史,对这一时间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命名为黄金长河,展示的是金代及蒙元以来,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北方民族,在赤峰大地上创造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蒙古族民俗文化。因为在这一段时间,赤峰一直是元朝的中央腹地,到了清朝也是常有公主下嫁的贵族地区,所以在当地留下了极为璀璨的历史文化
【契丹王朝】展厅展示的是契丹族的大辽帝国所创建的草原文明,而当时大辽帝国的都城上京就位于今赤峰的巴林左旗,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大辽国的辉煌,也便是赤峰这片土地上有过的辉煌。契丹族是中国古代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据说是由鲜卑的一支宇文部演变而来,早期在今西拉沐沦河一带游牧。
赤峰博物馆展陈设以历史脉络为主线、精品文物为脊梁、景观复原及多媒体手段为亮点,着重突出博物馆突出历史文化,打造精品文物展览,从赤峰历史发展漫漫长河中撷取四个精彩时段,再现了赤峰历史的辉煌:日出红山———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古韵青铜———以夏家店上、下层文化为代表的北方草原青铜文化;契丹王朝———系统阐释赤峰地区的契丹文化;黄金长河———赤峰地区金、元至清代的文物及民族风情。
那些年我们遇见的鲁迅
多年前的语文课本,虽然我们没有经历那个年代但是从它的沧桑中我们看出了历史的脚步值得我们去怀念以及老一辈教育事业者对于教育的奉献
本次展览吸引了许多观众前来参观,他们在展柜前驻足流连,认真听讲解员的介绍,不时与同伴交流想法。很多观众表示展览仿佛将他们带回了美好的学生时代,感觉非常亲切温馨。参观结束后很多人在留言板上写下了自己想对鲁迅先生说的话,表达心中的情感。
展览展出的是收录了鲁迅先生作品的中学语文课本,内容包括鲁迅的散文、杂文、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等,时间跨度从民国一直到21世纪。与鲁迅先生的相遇大多在中学时期,通过展览我们再次与他相逢,在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去重新了解和感知先生的思想、品格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