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奇(千里草生)
第一次知道蓝海,是参加勾俊伟老师2018春节新媒体培训的第三天。无限老师总结分析了15个核心问题,为每个新媒体写作者提供了系统务实的实践提升流程。基于学习提升新媒体写作力的初衷,我义无反顾加入第八期蓝海训练营。
写作:从自嗨到群嗨
从事新媒体写作前,我自认为还会写点东西:
4年人事行政工作经历和MBA兼职记者生涯,从招聘广告到员工手册,从公司新闻到年会总结,从学院动态到讲座论坛,标准化应用文似乎练得得心应手;微信读书3年,文学、历史、传记、经济管理,感兴趣领域著作均有涉猎;偶尔写几句四声八病、格律不当的诗词,凭吊英雄,抒发感慨。
那时的写作于我而言,除了为工作需要替组织发声,更多是自嗨,甚至有些无病呻吟般的狭隘。
2017年二季度,机缘巧合开始接触新媒体写作:
作为公众号冷热军事史的粉丝,受主编祁先生激励,撰写发表了几篇历史主题文章,其中几篇为国家人文历史转载,得与更多读者朋友分享;有幸结识了文史兼美的地球知识局大咖柳丁老师、内功深厚的田栋老师,阅读他们的作品,交流学习和写作心得;通过柳丁老师介绍,经地球知识局主编孙绿老师指点,发表了两篇浅显的区域地理主题文章,向更多朋友介绍了我毁誉参半的故乡。
近一年断断续续的微信公号写作,我体会到了群嗨的乐趣,也深刻理解了金字塔学习理论的真谛:被动的听讲和阅读难以内化生发;学而习之,将知识观点消化整合输出,与更多读者朋友交流分享,吸收更多真知灼见,令我受益匪浅。
困惑:内容文风之愁
好景不长,与许多写友类似,我在写作中也遇到了巨大的困惑。
首先是内容的选择:我撰稿的公号读者,大多具有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并不断地积累学习,粉丝朋友卧虎藏龙;反观自己,知识储备更新速度下降,若干选题基于自己的预估,与读者期望差距较大,文章点击率和粉丝评论有所下降。
其次是文风的塑造:多年应用文写作经历,让我在提纲挈领、遣词造句比较顺畅的同时,不自觉陷入了一种固化文风:正如我现在使用的三段论和常用的两分法,尽管便于表达,却忽视了读者的阅读体验,长句频出,专有名词横行,渐显乏味。
第三是结构的单调:无限老师曾经指出,新媒体写作的核心能力在于思路,对此我深有体会。读者偏好和口味日益“刁钻”,我的文章逻辑调用和架构设计却未能推陈出新,简单的递进和对比叠加,大事记似的铺设,标题缺乏悬念,开头不够抓人眼球,结尾的力度和持续阅读引导不足,严重制约了文章的阅读体验。
赋能:目标执行坚持
也许除了上述问题,我的写作还有其他弊端;蓝海学员人才济济,欢迎大家批评指点。作为一个缺乏自律的重度拖延症患者,接下来的21天中,制定如下行动方案,期望和各位群友相互赋能,共同成长(违规受罚,鞭策强化)——
写作定位:用写作改变自己,更好地发挥文字的力量
写作范围:史地类(知识分享)、经管类(素材积累整合输出)、文艺类(思考评论输出)、人物/企业拆解类(对标学习)
21天目标:
1.每天阅读学习,22:00前按上述范围完成选题写作并发布(500-3000字);
2.每天学习饭团蓝海训练营文章,23:00前微信朋友圈复盘,总结学习收获
3.每天按要求点评至少一篇群友文章,总结可学习借鉴的亮点
愿我们相互赋能,持之以恒。面朝蓝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