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写文章到现在,写了很多篇青春题材文章,却很少写我的童年时期。一来是由于童年时期的久远,许多事情淡忘了;二来是由于青年时期对我的成长影响之深远。在这里,也许是受了“后摄抑制”和就近原则的影响吧。前几天讲了一节教研课,季羡林老先生的《我的童年》,是他1986年写的,作为1911年生人,对于童年事情记得如此清晰,可见,童年时期对他影响之大。朱光潜说过:“有钱难买幼时贫”,没有灰黄童年,就没有季老先生的一生成就。感慨之余,给学生留了一篇作文题,让他们写写自己的童年生活,却也勾起了我童年时期的回忆。也许,现在记着的,是能够持续一生的“长时记忆”。
回忆起我的童年生活,比起季羡林老先生的童年,确实是太幸福了,或许,我会用暖粉色来形容它。
床底下的密谈
童年是无忧无虑的。跟朋友聊天,她说能够忆起2、3岁时候的事,而我却怎么都想不起来,只是听姥姥和妈妈时常提起过。我能够忆起的事都是从幼儿园开始的。
儿时的我是个调皮的小姑娘。幼儿园规定有午睡,而我恰恰不愿意在那时候老老实实躺在床上。怎么办呢?当时,我有个玩得特别好的小伙伴,叫小苗。有一次,别人在午睡时,我悄悄钻到小苗床底下,和她聊天。这下可急坏了幼儿园刘老师,少了一位小朋友,这可不得了哟!这些老师进行了“地毯式”搜索,终于在床底下把我弄了出来,后来告诉了家长。直到今天,在和妈妈聊到小时候事时,还经常提起这件事呢。想不到,那个时候,小脑袋瓜里就有了叛逆之心了。
文艺小少年之路
当时的我,称得上是“文艺小能手”。至今还记得跳的舞蹈名字叫《采蘑菇的小姑娘》,我是领舞,“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走遍树林和山岗......”有些歌词确乎记不清了,但清楚地还记得当时老师帮我背上竹筐道具的情景。当时记忆犹新的是,我们在剧场演出,我一个好朋友的小围裙事先没有系好,在台上要掉下来了,她就一直在用手捂着不让她掉下来,以致于没有放开动作。下台之后,她哭得很伤心。最后,我们拿了二等奖,奖品是一支钢笔。当时我还在想:为什么给我们发钢笔,根本就用不到啊!
还有一件印象深刻的表演,就是当时小学一年级的我和六年级的哥哥姐姐们演了一场课本剧《雷锋叔叔》,我演一位被雷锋叔叔帮助过的小女孩。最后的一句台词是:叔叔再见!我记得当时,我用尽了全身力气和全部感情,喊出了那一句,台下观众的反应我记不清了,总之那个课本剧得了一等奖,记得哥哥姐姐们给我买了很多好吃的。
山野间的观察和捕捉
小时候的事,不可不说和姥爷和弟弟去山上捉蚂蚱的趣事。记得那时,姥爷家对面还没有盖起楼房,顺着窗户望去,便能看见后山。姥爷带我和弟弟去后山捉蜻蜓、捉蚂蚱。捉到后,将它们放到事先准备好的瓶子里,细细观察它们的构造,我想,那时候的我,眼睛一定是发光的。还记得去北山公园观察蚂蚁,我当时踩死了一只蚂蚁,但我惊奇地发现,有两只蚂蚁爬过来,把这只死了的蚂蚁拖走,我仿佛看见有其中一只蚂蚁,在用它的胳膊擦脸,像是在擦眼泪呢。它们把这只蚂蚁拖到了一个地方,另有几只蚂蚁爬过来,围着这只蚂蚁,像是在祭奠。这使我震惊!想不到,蚂蚁是这么有感情的动物!我当时后悔得不得了。现在一切都变了,姥姥姥爷搬家了,而姥爷在两年多前也去世了,有些事、有些人,过去了就永远回不来了。
宁愿去参加活动也不写作文
记得小学时,我参加了学雷锋活动小组,也报了作文组。和现在选择不同的事,我当时很不喜欢去作文组,想跟着当时关工委杨爷爷出去搞活动。记得一天早上,我和同学们要去上作文课,后来没有找到地点,就又回来了。当时真的是觉得发生了很大的事,我记得妈妈还为此哭了。现在看来,简直是不值一提。小孩子真的是一张白纸,要经历多少挫折和打击才能实现成长啊!要知道经历这么多,如果可以不成长,该有多好!
小时候,总是把很小的事情看得相当大;而长大后,则无力改变一些大事,却只能努力调整自己,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小时候,总幻想自己是童话里的公主,随便一块布就能玩一个上午;长大才发现,小时候看得那些琼瑶剧、格林童话、偶像剧,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都是不存在的。
小时候,家里人都把自己作为中心和焦点,会很有耐心地逗我玩;长大后猛然发现,他们更喜欢把焦点集中在我可爱的小外甥身上。确实,小孩子永远比大人要可爱。人长大了就不那么可爱了。
小时候,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长大后才发现,所谓的一帆风顺,其实都是别人在让着你而已,真正经历了社会化过程,才知道个体在社会中,是多么渺小、多么不堪一击、多么无能为力!
童年,我们每个人必经之路,不管是什么颜色,都是人一生之中最无忧无虑的那一段人生旅程。
生命之初,前行之路。人生不易,童真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