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人格教育》是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探讨儿童教育的一本书。阿德勒根据自己多年行医案例,总结出了关于儿童教育的诸多想法,这本书就系统地介绍了他关于儿童教育的几个重要理念。
一、儿童的人格是统一的 。
儿童表现出的人格从整体上是统一的。他的看似心血来潮的某句话,某个动作,无不反映出他内心潜藏的真实动机。一个从来没有参与过课堂活动的孩子突然站起来回答了一个问题,这不是他一时兴起,而是此前已经努力了很久,今天终于有勇气站起来了。所以,不要孤立地看待孩子的某些表现,认为那只是孩子偶尔的冲动,而要把他的所有的一言一行联系起来看待,这样,我们才能从中发现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孩子。
二、儿童有追求优越的天性 。
儿童自出生以来,就在追求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其实,自然界本身就有一套追求优越的法则: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自然选择就是自然本身追求优越感的最好例证。所以,追求优越,是每个物种的自然属性。而人的这种属性,从儿童时期就开始表现出来。 人正是有了从童年开始就追求优越感的属性,才使教育有了可能。因为人的内心本来就有这种声音,所以外界提供的及时恰当的帮助就会促使他在追求优越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快。
三、追求优越感的原因——自卑 。
人为什么要追求优越感呢?阿德勒认为,那是因为人们内心都有一种自卑情节。 自卑如影随形,总是围绕在人们的心头。所以,从孩童时代起,儿童见到陌生人就会表现出害怕、胆怯,这都是因为自卑的缘故。而导致人自卑的缘故有很多,生理的缺陷,心理的疾病等情况会加重自卑情节的程度。
而我们的教育所要做的,就是让儿童一直保持对优越感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弱化自卑心理。 理论总能以非常清晰的模样显现,但在实际的生活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人在消除自卑追求优越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致使这种追求过程充满艰辛,甚至停滞不前。
儿童追求优越感的障碍包括孩子的生理缺陷、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
因为阿德勒以心理医生的身份接触了很多有生理和心理缺陷的儿童,他本人从小也有身体疾病,所以他对生理缺陷造成的儿童的自卑印象很深刻。他在书中举的很多问题儿童的例子,基本都是有生理缺陷的儿童。这一点是他的一个重要发现。但也因为这个原因,他在书中介绍的一些例子经常是有生理缺陷的孩子——这就导致了这本书的案例有些偏颇——而本来这样的书是应该写给大多数人来看的。我认为这也是我们读这本书时应该注意的一点。
那些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在家庭里会受到不一样的对待,特别是在他有兄弟姐妹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时,家长的态度就特别重要。家长应该给孩子鼓励和信心,让儿童在家庭获得应有的温暖,在家庭找到他的位置,这样,他才会有一个完整的童年,才容易形成健康的心理。 而对于那些即便是身体健康的儿童,当他们经历弟弟妹妹的出生,或者父母离异,或者家庭经济条件的变化,或者所处环境的改变,都会造成儿童在追求优越感的路上出现问题。这时,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对策,就特别重要。
帮助儿童清除追求路上的障碍,是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做的事情。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而且,学校教育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家庭教育的不足。如果教师看到孩子因家庭教育的失误造成某一方面失败,教师应该和家长及时沟通,只有家庭和学校在同一战线的孩子,他出现的问题才有改正的可能。
阿德勒在本书中还讲到了青春期和性教育的问题,他认为我们应该自然地向孩子介绍青春期的相关的知识,不用刻意为之,以免教给孩子不符合他年龄的东西。我觉得他的这一点建议非常中肯。
整体来说,阿德勒向我们揭示了很多童年的秘密。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了解这些秘密,这样才能做到接纳不同性格的孩子,及时帮助有问题的孩子。
教育的问题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你只有先了解它,认识它,才能去想办法解决它。而阿德勒的这本书,就给我们认识童年提供了又一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