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谈一谈“风格”。风格这事还挺难说的,长久以来各种各样的事物人们都喜欢给它们冠以一种风格,然后划分到某个分类中,甚至再默认一个高低贵贱。
举几个例子。
就家装来说,有人追求“北欧风”,大致就是灰白蓝这几种颜色在各种家装中的应用,结果出来呢?因为在很多细节上图省钱,北欧风的家中细节流露出了这个家庭并不像北欧小资人家那么的有钱有生活情调。
再比如穿衣服。有些女性会标榜自己很会穿衣服,总是在追求流行和时尚,经常跟讨论的是当下最流行的穿搭是什么。“这女孩子应该挺有钱。”这是我第一反应。一个总是在追逐流行的人,把购入新的流行品当做治愈生活中不开心的手段,所谓“花钱买开心”。我一贯不追求什么流行,我喜欢买简简单单的衣服,颜色简单、款式简单。因为衣服只不过是人的附属品,我不想衣服的光辉抢了人本身的,简单的衣服最能衬气质了。
微博上关注了一个“不时尚博主”。她平时的风格,说不上具体叫什么,但确实100%的适合她的。她的那些穿搭,平常人可能都不会想到会这么搭,但她的朋友说,一看就是你的菜。她说她买衣服从来不喜欢买款新颖的,而是更加重视面料、质感,也不叫什么经典款,就是她一眼看中的款。
前两天听评述类电台,主持人说了有一个例子:“从前有个听众问我,能不能做一期梳理音乐风格的节目啊。我拒绝了,因为我觉得任何音乐都不应该用风格来界定,你觉得听什么歌让你内心产生共鸣了,你就去听就是。”很赞同。不要用听什么歌来区分人的品位,所谓音乐品位没有高低贵贱,音乐本身的功能是表达创作者的情感、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并使创作者和听众产生某种意义上的联络。一种音乐只要是有听众、有能联络两者的东西在那儿,它就有存在的价值。
说到这,有关于风格,我想我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答案了。
风格应该是人们用来认知事物的工具,是在事物本身已经有了的属性上进行的再分类,方便人们更系统的认知事物的本质的一种方法而已。它还能换种通俗的说法,叫“合并同类项”。甚至同类也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表现形式,但它们又切切实实从属于同一个人,这就是风格在人身上展现的灵活性,人和风格属性两者之间不应该本末倒置。上面说的音乐、家装、穿搭,本身都是由一件件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我们应该注重的是这件事物的本质是怎样的,回归事物间本质的联系,而不是从所谓风格入手,去选择表面上看起来属于这种风格的东西。
做人做事都不应用“风格”界定。做人做事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过程,而风格是从外向内的。现在很多人为了标榜自己的品位,就将自己划进某种风格,再在风格的条条框框下畏畏缩缩的做事。事实上,人应先把事情做好,在事后评价的过程中再去界定这是怎样一种处事风格。如果两者倒置了,很容易就出现人们心里认知的高低贵贱之说。而这个高低贵贱本身,就不是政治正确的。
任何事都不要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