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是沈从文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这篇小说让我感触很深,这篇小说描述了一系列发生在还有着封建习俗残留的农村的,围绕主角童养媳萧萧的故事。
这篇小说的内容平淡质朴,萧萧被发现与花狗私通怀孕,可能会被沉塘或发卖,这一情节本该带有悲剧色彩,但作者卓越独特的文笔将悲剧平凡化,让读者透过封建腐朽,令人愤慨无言以对的风俗习惯,感受到乡里人家质朴的善意。
从小说中提及的城乡对比中我体会到,当时城乡在经济、思想、文化素养等方面差距显著,但从这篇小说中,也让我体会到城市、乡村,每类人有每类人生活的方式、意义和乐趣。小说中萧萧在向祖父询问女学生时,祖父说:她们只会读书打球,正经事不做;她们出门不用走路,只需要一个大匣子;城里男女一起上课,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她们不怕男子,通过衙门维护自己的利益,被冤枉了也不赌咒......从祖父对城市女学生的描述中,我能深刻的体会到乡里对于城市一些先进开放思想观念的偏见和疑惑,感受到城市里的女人已经拥有了通过读书获取知识的自由,和男人们拥有了相同、平等的受教育权,男女平等的观念在城市里已经初具雏形,而这股男女平等的正确思潮似乎还没有来到自给自足,落后又僻静的乡村,在村里,男人们把“女学生”看做是一种对女性的侮辱词,以女学生来取笑萧萧。我认为萧萧对城市女学生的向往,也象征着时代的发展,女性思想的解放,封建腐朽的外皮在慢慢脱落,虽然慢但是却还是在改变。
此外,从萧萧生下花狗的儿子的家里人前后对比也能体会出村里男女不平等的观念根深蒂固,在生下儿子前萧萧面临的结局是沉塘或改嫁,生下儿子后家里人对萧萧的态度产生了180度的大转弯,萧萧不必走了,过上了平凡幸福的生活。作者运用短短几行的文字,写出鲜明的对比,让我感受到旧时落后地区根深蒂固的男女不平等观和封建的风俗规矩,也让我从这对比中感受到当时中国正在逐渐脱下落后的外衣,向着更先进开放的方向发展。
从小说中提及的城乡差距中,我还体会到不同的生活有不同的乐趣,每个人都有自己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在城市里,女学生接受着高等教育,过着不愁吃不愁穿的富足生活,享受着读书、恋爱、结婚的自由,她们的生活富裕而充实。相同的,从作者朴实而意蕴深厚的文字中我体会到萧萧和家人们也过着这样满足而充实的生活。小说中说到:城里的文明人把一个夏天完全消磨到软绸衣服上,萧萧的一家因为一个夏天的劳作,却得了十多斤细麻和二三十担瓜。文中还用生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丰收时节,乡里田间满是丰收瓜果的场面,劳动换来的充实和喜悦扑面而来。这让我感受到当时的城乡的差距虽大,但人们都过着同样充实的生活,城市的人们生活水平高,有着不同的消费需求和能力,乡里人自给自足,秋天丰收季享受着秋风和自己种下收获的粮食,平平淡淡。
这篇小说是沈从文短篇小说中的佳作,它和沈从文的其他小说一样,从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方面在读者眼前铺开一幅颇具地方色彩、风土人情的画卷,如课件上所说的: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契合”,作者运用质朴又意蕴深厚的文笔书写出旧时山村中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和无处不在的人性美,我既能看到令人无言以对,封建思想难以改变的村民们,又能看到纯真、善良、质朴可爱,对城市生活充满向往,在乡村生活充满活力的萧萧;我既能感受到作者对封建习俗的讽刺,又能感受到村民丰收时用一年劳动收获的喜悦和充实;我既能感受到当时城乡各方面的差距,又能感受到每个人、每类人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衡量快乐、幸福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