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没有人能够拒绝椿那种的“红”。不止是衣服,而是整个人身上,整个红色的那种能量。《大鱼海棠》这个片子有点看完后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感觉,并非是说不出来,而是太多的平静的涌动,而不愿意出来......
因此,对于我,这个故事是一片红色——这片红色说:所有活着的人类,生前都是一条巨大的鱼,他们从海的此岸出发,而死的时候,便到了彼岸,各去各的世界......, 有趣的是,在这片大海的下面,还有一个和人类世界平行的空间,生活着一个规规矩矩、遵守秩序的族群,他们为神工作,掌管世界万物运行规律,也掌管人类的灵魂。他们的天空与人类世界的大海相连。 他们既不是神,也不是人,他们是“其他人”。
这句话很重要,是作者在通过这样的一个唯美的作品传递一个重要的空间感和维度观。当然,对于空间和维度这两个词并非陌生,但如果我们想象下,我们当下的存在,是永不停息的存在,并呈螺旋型不断的上升的存在,这就是一个一个的次第——即,下一个,即顺序,也可理解为规律。而如果“神”和“人”都是存在着的,那可能是分别存在于不同的维度空间中,譬如佛经里说的有三千大世界,道家里面说的有三十六重天,等等等等。
但是,作者说:他们是“其他人”!
如果从多维度空间理解,其实也自然。但我认为这个“其他人”:是一个个“神”和“人”的转换空间或者维度,是既是人又是神的一个族群。在我们很多的思维和认知中,似乎只存在了“神”和“人”,或者再加上“兽”。但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宇宙是多维的,多层级的,或者说平行存在的。似乎从这个影片中的这个启发,可以拉开我们的思维层面,能帮助我们从二元对立的观念中走出来。
“其他人”很可能是——意识,一种中间态的能量。
当然,《大鱼海棠》是个以爱情为主线的故事。那个叫椿的女孩爱上了人间的一个后来叫作“鲲”的男孩,为了报恩,为了让人类男孩复活,椿历经种种困难与阻碍,帮助死后男孩的灵魂成长,回归人间——古今中外有太多这样的“人”“神”相恋的故事。
如果我们从前面相关的文章中所讲的空间的循环运作中去理解(参考本号往期转载文章:《如何获得四维空间能力(1)》的话,就不难发现,人和神的存在其实是相互包含的,即人的身上有着神性,而神的身上自然有着人性,这不过是能量在这个空间中不断变幻,遵循一些规律而存在的一种形式。当然,在这儿,我们简单的把人和神作为了二个分界点来看,其实在这两者之间,或者两者之外还有着非常丰富的状态的存在。
而二者相互包含映射着,又独立分开,也许佛经里面讲的本自具足就是这个意思,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神,而神的那种生物不间断的又闪现着人性,彼此分割,又相互缠绕——一种能量状态不同的的形态,在不同的维度中存在。
如果不严谨的说,我们甚至可以用阴阳观来理解人、神的两种状态,
人性(阴性)与神性(阳性)的对立一面,人是追求和向往神性的,缺乏却又渴望, 彼此 又都认知对方的美丽,彼此又为缺乏和追求的对象。所以,本体上 人性天生具有追求和向往,神性存在了自然和道的特性。
这自然是一副非常美丽的能量相互流转的图画,从黑转换到白,又从白转换到黑,生生不息!但关键的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是白,势必是待在黑暗中,而如果是黑,也必须隐藏在光明之中,这就是这个宇宙的规则设定。因此,老子才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最后,我们用电影的一组图来结束今天的文章
在《圣经》中,伊甸园的故事非常有趣:上帝创造了人,但当人有了美丑甚至对错二元判定能力的时候,人就被逐出伊甸园。
这个隐喻第一种理解是:辨识是属于神的,因此,一旦人有了这种能力,便被放逐了。第二种理解为:人因为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论而被自我放逐。
不管是那种,而觉察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个“神”性,也就是回归自然,回归道,即使一种能量的找回和补给。这并非是什么信仰,而其实是一种简单的相信。
也不管是神,不管是人,都有着迷失态的存在,而在于我们是否觉知,唤醒我们心中的那个英雄,无论是神,还是人。
人间很美,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