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笔记》- 韩博主编
读此书初始的出发点,其实也简单。即不想再“心随境转”,在各种妄念私欲中,苦苦挣扎,辗转不得自拔;希望有朝一日能修得“境随心转”,凡事平和淡定,宠辱不惊的应对。
读此书之后,方知,何为清净心、不动心,为何不可动气;方知,何为真善恶、真是非,如何才能摈弃“先入之见”;方知,天理即良知,已存于心,人本性自足,只是明镜蒙尘,须常搽拭;方知,该时刻省察克己、存善去恶、恢复心之本体;方知,人性去弊,则须格物致知;方知,知行合一,须用行动践行,方可使知成为真知。
书中道理、例举看似浅显明白,若细细体味琢磨,背后的逻辑与道理穷之不尽;再往深处想,更自觉资质平庸、悟性不足。有段日子,每日细读深读,反复比照自身问题,不断反躬自省,自我要求。那段时间,白日里,心境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平静状态,每日都在享受着阅读,享受着因此带来的全新生命体悟;夜里,更是频频出现奇怪的梦境。跟一位信佛的忘年交谈起此事,认为是我精神层面在经受一次洗礼,内心的某些东西在自我觉醒。不管是与不是,那段日子的践行,似乎令我真正触摸到文中道理的实质,感受到了文字中隐含着的那股力量。如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知行合一”所提及的那般,真正的知,是在行动中检验出来的;真正的知,一定体现在行动的结果中。
可惜的是,终究定性不够,很快因为纷杂的事务,中断了那段日子的潜心研读。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何况经年陋习,岂是那段短暂的日子就可以彻底板正?佛家都说,心中明镜,需日日擦拭,才能灵台清明,明心见性。若不及时清理,日积月累,各种私欲、杂念、污垢早已覆满镜身,哪里还看得见本心?看得清本我?心灵缺位,如何守得清净心?如何能够境随心转(心都已迷失)?如何还能够“心(本心,良知)安理(天理,万事万物的本来模样)得”?
因此,在经历了这段无心的日子,因着星空堂的闯关项目,又把它给捡了起来。前几日,虽日日有读,却多少有完成每日任务的意思。今日借着整合全书知识点的缘由,不得不将之前日日做的厚厚一叠便签与体悟翻出来一一再瞧,心中颇为感慨,为自己的堕落而汗颜!白云老师今天在课上提到写文的本质目的是:以文载道,因此内容永远大于结构与语言。而我,前几日却入了歧途,每日想着的是知识点,是思路框架,是知识结构,却唯独忘记了这文字背后,真正要传达的本是“道”啊!亲爱的,你着了什么魔,竟会做这本末倒置的事?!我问自己加入孤阅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是的,学会方法论,各种;最终学会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可是,建立知识体系的本质目的是什么?你难道不清楚么?你难道忘记了么?是为了洞明世事,洞明自己啊!是为了了解这世间的“道”是何物?!自己与这“道”到底是何关系?!自己到底是谁?!最终可以抵达到怎样的一个彼岸?!那段日子每日的用心体悟,以己践道,乃至精神状态的质跃,不正是让你最大程度接近这个愿景的一次历练么?
书,不仅是用来看的;其中的“道理”不仅是用来理解的。当你领悟了每一个小小道理后,该做的,不只是记录。而应是行动,在行动中让知识真正进入你的精神与心灵,彻底与之融合,成为一股能够指引你生命方向的力量!
最后,提醒自己。谨记一个基本原则:作为工具与方法,建立知识体系依然重要。但,请首先记住:内容永远大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