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或许有完美的景色,但完美的人,至少我还没见过。
前两天在看一本书,看到其中章节讲述的是如何处理亲密关系。我一边看一边思考着,有个问题可以说一直困扰着我——在和人相处的过程中(特别是关系亲近的人),我总是会产生评判的想法,比如“这样的行为让人讨厌”,“这样也太没有边界感了”,“这样不太尊重别人的感受”……
这种评判往往会给我自己带来不满情绪,后来我渐渐发现,这些小事累积起来产生的负面情绪也会对我造成不小的影响。
看书时,我不禁想,怎么才能避免习惯性地评判别人呢?当时我正在旅行,而在整个旅途中,我一直带着这个问题,反复咀嚼思考着,试图找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法。
说起来,对于这个问题,我尝试过不少方法,比如冥想,据说可以集中注意力,把思绪更好地收拢(我的思绪往往太过发散放飞)过来。尝试了几次之后,我发现这个方法虽然对一时的焦虑情绪有缓解作用,但是对于我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因为我发现,这种习惯性的评判几乎是我与生俱来的“本领”,像是我的一种本能,我几乎无法控制。
我也尝试过将自己的情绪写下来,这种方法不失是一种理清思绪的好方法,就好像原本零落四散的思绪,通过文字将情绪和想法罗列出来,让我们站在第三视角,以旁观者的角度更加客观地看待事情。但是这种方法一般更适合事后的总结和复盘,对于实时产生的情绪没有什么帮助。
我也尝试过比如立刻告诉自己转移注意力(就像聊天时转移话题那样),这种方法的效果是短暂的,而每次我又开始在心里评判别人的时候,我还是会跟着自己的意识走,而不是“转移注意力”……
随处可见的“情绪管理方法”我也试过,后来我发现,也许我的这个问题和情绪管理的关系并不大。
一个人旅行的好处就是,有大量的无人打扰的独处时光。有时候我走进山里,几乎全程都是专属我的的独处时光,不断登高虽然疲惫,但是因为身处自然之中,内心很容易就平静下来,只要心静下来,我便又开始思考起这个难题。因为这个问题,我已经在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但是我觉得那篇文章也没有完全解答我的疑惑。但是,虽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但是随着思考的深入,我感到离答案愈加接近了(我觉得开头提到的那本书也给了我不少启发)。
基于前面梳理出的内容,直到某一次,我又陷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生出了这样一个想法,也许,之所以我总是不由自主评判他人,可能在我的心里,我总是对别人有过高的要求(现在想想几乎是以我认为的完美标准来衡量),而问问自己,我正在评判的这个人是一个完美的人吗?或者说,难道ta应该是一个完美的人吗?
答案呼之欲出。
这个世界上或许有完美的景色,但完美的人,至少我还没遇见过。既然如此,那我还要以(我自以为的)“完美”标准来衡量别人,来评判别人的行为吗?我又凭什么这么做呢?
想到这里,我突然释怀。当我们产生疑惑和难题,或许很多人会想,我该寻找哪些高人的方法,让他们教授的技巧解决问题。但是,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去思考问题的本质,那些表象背后的问题的真正成因。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寻找了那么多方法,查找“How-To”类书籍,也没能帮我解决,但是通过不断抽丝剥茧地思考,最终却找到了属于我的答案。我相信持续思考的力量,只要提出问题,就一定会有答案,不断思考与提问,一定能找出问题关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