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射雕之情
射雕所涉及的情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有友情、兄弟情、姐妹情、师徒情、父母情等,但更加侧重于的是爱情。爱情可以说是这部作品的一条主线,贯彻始终。其中所涉及的爱情有离别之情、有憎恨之情、有嫉妒之情、有单恋之情、有生死之情、也有完美之情。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当然是郭靖和黄蓉、杨过与小龙女了。其他爱情总是不仅显得很波折,也没有美好的结局,恐怕这是金庸老先生为了衬托这两对完美夫妻的表现手法,以歌颂在这个时代对爱情的一种取向与标准。
射雕之爱情不管是何种类型,其实都可归结于一首诗,即一诗以蔽之。
这首诗所蕴含的内容已经被赤练仙子李莫愁悟到了,不过可惜的是她由爱转为了恨,以至于变成了凭一己好恶而杀人的女魔头。
先赏析一下这首诗-元好问的《摸鱼儿》,也是神雕侠侣开篇李莫愁所悲怆的凄吟。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叫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愁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赏完这首诗,再赏射雕之情,便可理解便可理解其中的爱恨情仇,把握其中所贯彻的主流思想。
从小在古墓长大的赤练仙子李莫愁也是一位善良的姑娘,未曾行走于江湖,不知世事之繁杂,便钟情于陆展元。而陆展元为了家业,也为了逃避古墓的寂寞,尽管心中尚存对李莫愁的依恋,但最终却另择贤妻何沅君。便给李莫愁心中埋下了不可抹去的阴影,由对爱的渴望转为用仇恨甚至杀人的方式来达到内心的满足,这便造成不可一世的她最终的悲剧,也牵连了陆家家破人亡的局面。最后殉身于火堆大笑高吟“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也许此时她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情。
常说两情相悦。一厢情愿只能独木难支。华筝公主只能挥泪告别于郭靖安达,公孙绿萼为救杨过而自杀,尹志平为小龙女而自刎等。
有缘分就要维护,缘分尽时莫强求,分开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在坚持就是一种无聊的索取,伤害自己。他们的选择也许是对的,但方法不能取,这就是在当时时代的一种局限性吧,也是金庸老先生有意的刻画,为了主人公的更加完美。
王重阳、南帝、东邪、老顽童的境界更高一层,王重阳创立全真教、南帝号为一灯大师、东邪孤居桃花岛、老顽童乐逍遥,也许他们真是看破红尘了,非常人所能理解。
射雕英雄传塑造的郭靖与黄蓉堪称经典,郭靖宅心仁厚,黄蓉睿智机灵,经过大漠的锤炼,两人最后游船于大海,看着日落,等待着美好的明天,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保卫襄阳,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展示一代侠侣风范。
神雕侠侣最完美塑造的就是杨过与小龙女。爱使小龙女因祸得福,情花毒无意之中得以解除;爱使杨过练就神功黯然销魂掌,坚强活下去的勇气。十六年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最后,杨过悟道:“任你武功再高,就好像洪老前辈和我义父那样,最后也只剩下一堆黄土。人生匆匆数十载,唯有恒久不变的就只有‘情’这个字,只有至死不渝的感情,才能长存于这个世上。”杨过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尽管自己武功卓越,选择的不是在江湖上“狂”一下,而是与小龙女隐居古墓,长相厮守。
看到杨过与小龙女远去的身影,一位可爱的小姑娘郭襄自言自语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以生死相许?”这是一位刚涉世的天真小女孩的迷惑,也是整部作品以情为主线令人深思的结尾,也是对我们所有人的发问。
这两种经典塑造的形象,他们的境界不同,所表现出的选择也不同,但这是一种超乎功利、金钱甚至生命的至爱;这是一种以人格魅力相互吸引的感情;这是一种有着共同追求而奋斗的真爱,这也许是我们的一种理想与向往吧!
射雕之情,也许能引发我们一些思考,爱情自古以来就是就是上苍留给人间的谜题,我们无人可问,无人可答,每个人的理解也不同。
(二)射雕之义
那何谓义?思想多元化的今天,义又何存,又该用怎样的方式来体现?
在接受多元文化的同时,也许我们会失去一个标准,我们是否思考过什么样的文化才更能符合这个标准呢?中国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精粹思想文化也许真的需要我们重温了。
重温经典之追忆射雕-义,用侠义来理解儒、道之道,用儒、道思想来阐述侠义之道。
侠义之道的最高境界-“独孤求败”境界。
以独孤前辈之剑冢分析一位侠客的成长历程。在这成长历程中,又何尝不揭示着深刻的侠义之道?
一位少侠,刚出道总是用着一口天下无双、锋利无比的青风宝剑,萧萧剑气,意气奋发;当武功精进,成为一名行走江湖的独行侠时,就用一口未开口的钝剑,因为此时内功沉浑雄厚,锋利已经不重要了;等到他成为一种道义的化身时,也许一根木棍就可以了;等到他真正成为“独孤求败”的境界时,手中已无兵器,这时十八般武艺皆以内化,达到了融会贯通,变化莫测的地步,随手一出,便啸出剑气,他的内心出招已经非常人所能猜透。
当杨过打开剑冢时,独孤前辈的每层境界尽显眼前。
第一把宝剑: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杨过拔出宝剑,剑气清脆,杨过曰:“果然一把好剑,难怪独孤前辈当年能以此剑技压群雄”。
第二把宝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持之横行天下。杨过曰:“重剑无锋,果然一点都不错,雕兄,这把剑至少有七、八十斤重,而且两边全无剑锋,怎么能用来杀敌呢。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江湖上各门各派的剑术,都以轻巧为主,但是独孤前辈这把剑这么重,打起来一定不太灵活,用来对敌太吃亏了。”这时杨过不能理解独孤前辈的境界,等到后来,杨过持之纵横江湖时,他才能真正理解了。
第三把宝剑: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进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杨过慨叹:“独孤前辈的武功早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我这个无名小辈,怎能跟他相比呢?”
独孤前辈的境界已经超越功名利禄,达到了一种内心乐逍遥的境界,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大境界都是小境界的逐渐延伸。回看神雕,细品侠义。
当杨过与小龙女手持玉女剑的时候,少侠的光环已经显露出来了,义气奋发,不拘俗套。以杨过为典型的一批少侠也锋芒毕露,不过成就不同。
在当时局限性的冲击下,杨过历尽坎坷,幸得雕兄,手持重剑,独闯江湖。当然郭靖此时也内力雄厚,功力与日俱增,保卫襄阳而鞠躬尽瘁。这是第二种境界的二种典型刻画。
东邪黄药师淡泊名利,一灯大师视名利为虚幻,是第三种境界,但周伯通境界为最,胸中空荡荡,根本没有名利二字。因此周伯通被称为老顽童,一顽童,一种乐逍遥的境界-“独孤求败”境界。
儒家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郭靖、杨过之侠义之道主崇儒家。郭靖资质虽“愚”,但宅心仁厚,当杨过感谢郭靖当年的悉心教导时,郭靖这样说:“好,做人千万不能忘本!当年若非七位恩师远赴大漠去寻找我母子,后来又得七公栽培,我郭靖也不会有今天。”其实杨过不仅经历改变了他一生,其实最初桃花岛学武,黄蓉授之四书五经等,对他的影响岂能略之?
郭靖之侠义苦守襄阳、为国为民,称为北侠;杨过侠之重情重义,称为西狂。
金庸老先生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晚辈学识有限,阅历尚浅,只能理解至此。
赏完射雕之义,我想我们正处于人生中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就要有不同的境界逐渐追求,如何用古典精粹文化来指导我们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在社会中生存呢?在面对物质形态的繁华,常常缺乏心灵的荒芜,是否该追问一下我们的内心呢?“独孤求败”至高境界需要我们追求吗?
(三)射雕之善恶
孔孟曰:“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曰:“人之初,性本恶。”
佛家云:“人是有善根的。”
追忆射雕,看剧中人,崇善析恶。
我们看剧中人总是分好坏、辨善恶。那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怎样是善、怎样是恶呢?
李莫愁是个杀人魔,这个光环已经成为金庸老先生笔下的典型,也成为世人眼中难变的恶人。其实李莫愁在古墓时还是一个极为纯真善良的姑娘,至于她后来的恶人形象,我们不能盲目的批判,而应给予一种同情,是她善良的本性赋予一种对爱情的执着,正是她的执着才演化成为她的极端行为-杀人。假若她像华筝公主一样,她的结局会更加完美。她的恶是她的善造就的,无论是善是恶,源于她的钟情。
杨康认贼作父,叛国求荣,与郭靖相比,在当时人们甚至当世也是令人所不齿。但从杨康的角度来看,他首先是一个孝子,对母亲毕恭毕敬,百依百顺。他从小就受着金国帝王的熏陶,继承的是他义父兴国的大志,只要不违背他政治利益,则不择手段。其实在金国人的眼中,他是一个令人尊崇的小王子。他的善恶是政治立场的坚守。
当然坚守立场的郭靖,受世人瞩目,大侠、仁义、爱国、为民的荣誉集于一身。这无形中也反映了我们心中的一种善恶的取舍。但从历史进程中,当时宋国奸臣当道,国君软弱昏晕,百姓家破人亡,他的善就是一种愚忠,最后还是阻挡不了大元朝的兴起,这种愚忠是对历史的一种阻碍,也变成了恶。
从这个角度说,金轮法王变成了善的化身,并且她也特喜欢小郭襄,本想收其为徒,传授一身之学。因此我们就不会再看到金轮法王憎恶的面孔。
人之善恶,以己之见,就是一种悖论,善即是恶,恶即是善,盖无定论。
人之初,也无所谓善恶,重要的是后天的一种塑造。但我还是相信人都是有善根的,纵然杀人成魔的李莫愁也抵挡不住内心对小婴儿郭襄的怜爱。
善恶无定论,因人之思想、境界不同而异。
我们不要强加自己的思想于别人,要站在别人的立场角度来分析别人,也许别人的善会是你的恶,你的善会成为别人的恶,但只要有利于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则一切为善。
善恶其实就是我们的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
如何树立正确的、独特的人生价值观很有启发,且对别人的思想行为也能做到大胸怀的包容和更透彻的理解。其实人心、人性本就不同,也本没错,因为每个人的境遇、环境、立场不同,只有站在别人的客观实际情况下才能做得尊重别人,才不会固执己见,才不会将自己的思想见解强加于人,但可以用符合大众化、高尚的人生价值观来得到别人的认可,如此则可悲天悯人、协调关系、放眼未来、心情舒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也许最近自己思想有所波动,面对众人的行为有所触动,写下此篇追忆射雕,面对一切烦恼之事,突然感悟到:“顺其自然,坦然从之,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