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一)

  假期的班主任培训,让我深深感到作为一个老师一定是要有爱的能力!然而,到底什么是爱的能力!从寒假的《爱和自由》到最近的《爱的教育》,我不知道是自己的愚钝,还是自己不够努力,自己的领悟却还是模模糊糊,“爱,自由,规则”——怎么去“爱”孩子?怎么给予“规则”下的“自由”?怎么把握中间的“度”?我一直思考……   

    回想前几年,为了让学生考出好的成绩,让他们留校补课,自己曾经对他们的“好心付出”,是不是自己意识的“强加”?习惯于让他们考出好分数让他们做很多习题训练,这是必须的吗?为了让学生写好作业,撕过他们的作业,而孩子们被逼之下,不情愿的再次完成,在“逼迫”和“不情愿”的状态下,孩子们能长期坚持并写好作业吗?为了激励孩子们提高成绩,设立各种奖励制度,真的能让他们长期保持好成绩吗?

    孩子们需要的是“表扬”?还是“鼓励”?需要的是“逼迫”?还是“尊重”?需要的是“强制”?还是“规则”?

    作为老师的我,知道很多同样分数的孩子,他们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却是不一样的,有的甚至相差很多很多,有些孩子能够很轻松的取得好成绩,有些学生很努力却还是后几名。有些孩子成绩不好,但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特别值得肯定,有些孩子成绩虽好,但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真的令人难以启齿。

    对于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来说,得到大家的表扬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对于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想得到大家的一句肯定却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呀!无论是自己上课多么尊重课堂,还是自己课下多么礼貌文明,都难以抵消因成绩差给自己带来的自卑和无奈。

    记得有年期末家长会,一个学生家长对我说:“老师,俺孩子今年进步真大!谢谢你!”“别这么说,这么说的话,我觉得有点对不住你了!”我当时觉得很惭愧(她的孩子是班级考试成绩后十名),家长看出我的心思了,连忙说:“我特别了解俺儿子,原来在家什么话都不说,现在学会了跟我说话,还知道问问题了,性格开朗自信了!这些变化都是你们老师的功劳,孩子喜欢你,我真心谢谢你!”其实,这个孩子真的值得肯定,学习很努力,坚持读书练字,如果只因为成绩而没有获得足够的肯定,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是不是永远受挫?

    很庆幸,当时的自己没有带着偏见去对待任何一个孩子,他的父母也从没有因为成绩责罚过他,他获得了足够的爱和信任,他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就在前几日,儿子(两岁多)和一个小朋友(快两岁)玩,两个小孩争玩具,儿子把这个小朋友吓哭了,我赶忙抱起这个小孩对他说:“你想玩哥哥的玩具,是吗?你叫哥哥,哥哥就会让你玩的。”又对儿子说:“来,让妈妈抱抱。”见儿子拿着玩具不动,又对他说:“弟弟太小了,有些话还不会说,如果他叫哥哥,你是不是让他玩呢?”我刚说完,小孩就连忙叫哥哥,儿子也把玩具递给了小孩。我当时想,孩子们真奇怪,还真好哄。和小孩的母亲说起这事,原来她是一个蒙氏教育的专业老师,她说,小孩子们其实是最懂规则的,每天上课,听到音乐,他们会立刻静下来,他们会把玩过的玩具“归位”,他们会和小朋友一块“分享”玩具,受过蒙氏教育的孩子,他们在课堂上很自由,想去厕所就去厕所,不用跟老师说,可是,这些孩子换了学校就不适应了,上课随便上厕所,老师是不允许,你告诉孩子,“你想上厕所告诉老师,是对老师的尊重。”孩子们就会记住,以后上课上厕所就会跟老师说。她说,孩子们开始会不懂规则,如果你跟他们多说几次,他们就会记住,我们尊重孩子的自由,也让他们遵守规则,我们尊重他们,真心地爱他们,他们也会尊重我们,也会尊重我们教给他们的规则。

    想想幼儿园的老师,能够这样对待他们的学生,作为小学老师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爱”每一个孩子?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好比一方池塘,情和爱就是这池塘里的水,没有情和爱的教育,就好比没有水的池塘,不管是方形还是圆形,都将是空虚的、空洞的。” “爱”是无私的,博大的,“爱”是纯洁的,无私的,“爱”是平等,是尊重,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追求!

  很庆幸,自己能够从事教育这个工作,能够在充满“爱”的道路上行走,学习爱,学会爱,感受爱,分享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