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听闻公司有一个作家,我极其诧异,因小公司工作繁忙,不是养鱼龙之地。在这里,为了叙述方便,避免真人上门格斗,我就假借她的自述,化名她为阿文。
抱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不辞辛苦,主动加班,去给她帮忙,试图联络感情,暗暗挖掘出一个作家的成长史。可接触一段时间发现,现实与想象相差颇远,正如一个文友所说,未曾亲眼目睹的事情,还是保留一点儿为妙。
正因为阿文口口声声把自己作家的角色挂在嘴上,就连刚应聘进来的新员工也知晓了她是一个多么努力,多么厉害的人物。
简而言之,从小生活独立,学习优秀,目前,生活上婆家娘家两家人全靠她支撑,工作上勤快负责等等。
在此,我要严重声明,以上所有赞誉由阿文独家报道,本人没有添加任何个人评论,只是从她的自夸中截取一小段而已。
刚开始我只是默默的听她介绍自己,“我虽说是上班,但还有一个职业,作家。我是某某作家协会的。”
此刻应有掌声。“好厉害啊,你真了不起!”“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事情。到底怎么做到的?”
阿文温柔一笑:“自小父母做生意,留我一个人在家,那时候没别的爱好,就天天看书。”
那天,她正当着众人的面,自我夸赞作品获得了不少大奖,赢得了多少多少奖励时,我走上前恭维了一番,顺理成章的提出要欣赏她作品的意愿。她答应的蛮爽快,翻开手机就要给我发,可打开手机滑动片刻,她一声惊呼:“哎呀,忘记了,我都删除了,没保存,不过家里有很多资料,等我回去给你发。”
实际上她的回答在我意料之中,在公司这么长时间,我询问了不少同事,几乎没人见过她的作品,都是她自己宣传。工作繁忙之余,没有人会对一个普通同事的日常感兴趣。
我嘴角上翘,强自表现出一种非常期待的表情,“那再好不过,对了,你的笔名是哪个?”
一听笔名,她转头看了一下桌面,笑着说:“你去市里的作家协会上找找,我的名字就在上面。”
我继续发问。“那上面是笔名还是真名呢?”
这个问题在我心中酝酿很长时间,因为她的笔名著在朋友圈内,可度娘实在是不给力,查遍了所有关键词,皆找不到她真名或笔名下发表的小说或诗歌或散文,就连只字片言都无。
难道是实体作家的受众群众太小,只能在线下售卖,线上连个风声都无?
她回答:“笔名。”
对于某些有疑惑的问题,我偶尔也会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那你作品什么时候发给我呢?我可是有你的微信。”
“我写的太多太杂,太多了很多没保留下来。我给你发篇文章吧,那是几年前写的,得了不少大奖。你要看,肯定要看优秀的文章,一般的我不好意思让你看。”阿文的思维转动的颇快,转眼间就变了想法,从答应发多篇文章变成一篇文章了。
然而一篇虽少,总比没得看强。我嘴巴如抹了蜜,好听的话儿一箩筐。
结局就是,到目前为止,我一直没收到所谓的作品。在网上,也找不到她真名和笔名写的文字。
…………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