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爱好摄影的朋友,在今年高考考场外拍下一张照片,入选了市里的主题展览。她在微信群里求助,希望为照片征集一个好题目。
群的构成很多元,年龄跨代,地域跨国,聊天的重心很快就从给照片取名转向围绕高考的七嘴八舌,其中不乏对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的微词,也有来自海外对国内考生苦读,渴盼“金榜题名”的讥讽。
我有些不以为然,不可否认,中国各地区各阶层的人民生活和经济状态非常不平衡,到目前为止,对大众的还来说,高考仍然是改变命运实现理想最直接,最公平的路径,也是到目前为止国家和社会甄选人才最公平、最有效率的方式。
常常有人羡慕西方不以学习成绩为中心的多元学生评估模式,可是,人们也会想到,若将西方的模式沿用到国内恐怕会就此断绝很多底层孩子的求学路。多年来书本知识和素质教育的博弈从未间断,教育部门为减负和加强素质教育来来回回做了很多尝试,却未见明显的成果,这就很说明问题。高考牵涉到太多孩子的前途,虽然有弊病,但相比起来还是少有的一块净土,绝对不能轻易拿来做实验。说起来考试定“命运”也不仅仅为我国特有,看看同在亚洲的日韩新加坡的高考的惨烈,就知道也许这是东方民族的共同特点,即使将来社会的各种不平衡得到很大的改善,也只能在我们的文化下进行改进,强行移植西方模式未必正确。而在一切都还不成熟的今天,鼓吹读书无用,讥讽为上大学而拼命读书,则肯定是不负责任的,轻浮的。
朋友的摄影作品画面上是父子两人,长的很像。儿子手上还拿着打开的课本,好像连考前最后一刻也不舍得放过,多看进一点儿就更踏实一些。他靠向身边的父亲,面带微笑,表情轻松,眼睛看向前上方,父亲的视线也向着同样的方向,那里应该有什么动静;父亲凑在长得比自己快高出一头的儿子身边,表情反倒比儿子紧张,两人一起等待着,显得很亲密。
群里有人建议取名“期待”,我觉得挺贴切的,儿子正期待一场决定人生方向的考试,期待人生从此扬帆远航,实现生命价值,父亲陪伴着渐渐成人的儿子,期待他从此一路顺利,走向远大前程,收获事业生活的双丰收。
这是普通中国人发自心底的期望,是值得所有人尊重的期望。
希望照片中的父子俩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