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4月的某一天,在人流如织的纽约街头,行人纷纷向一名男子行注目礼,原因是此人手中有一个两块砖头那么大的无线电话,电话是打给他贝尔实验室的对手,告诉对手自己成功的发明了移动电话,这么拉风又解气的场面的主角名叫马丁库伯,可能他当时不会想到,这个发明深刻的改变了世界。
2007年6月,乔布斯重新给手机下了定义。从此之后,手机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生活。我们除了吃喝睡觉之外,就是看手机。有不少人离开手机时间一长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心里没底,手没地方搁,不知道该干什么。马克思曾经提出人的异化这种现象,指的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不幸的是,这种现象已经出现,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统治者就是几乎人人都有,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手机。
有人说了,没有手机,你会被这个世界遗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毕竟手机是我们沟通和联系外部世界的重要方式。但是我们要注意,这种联系永远都是间接的,不真实的。我们是通过对手机屏幕显示的图像,发出的声音来获得体验。这就好比你通过电视观看球赛和去现场看球赛的感受完全不同是一样的,这并不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直接体验。
直接体验是人直接接触和感知外部世界所获得的生理或心理感受。
你可以看到一朵美丽的花,情不自禁的俯身闻闻花香,甚至亲手把它摘下来送给心爱的姑娘。
——你也可以打开聊天工具,找到一朵花的图片发给她。
你可以开车带着父母到商场,专门给他们挑选一两件衣服,在试衣间外面等待看他们变装后的样子,给他们整整衣领,围着他们边转圈边说,妈妈,这件衣服真适合你。
——你也可以电话问清楚父母衣服的尺码,购物软件上一点,发个信息说:爸,给你网购了一件衣服,记得收到货了告我。
你可以领着孩子到公园放放风筝,去草地上搭帐篷野餐,到海边光着脚踩沙滩,捡贝壳,或者就在家里,拿起一本书,认真的给孩子讲故事。
——你也可以掏出手机,下载一个游戏或是故事app,对孩子说:宝贝乖,自己拿去看吧。
诚然,手机带给了我们极大的方便,让我们能以更多更广的途径去了解这个世界。我们离不开手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做手机的奴隶。给你发一张夕阳西下的图片和你傍晚坐在河边,哪个更能让你体会出“春草连天随北望,夕阳浮水共东流”的意境。给你发一段中国健儿夺冠的视频和你亲自去现场加油助威,哪个更能让你热血澎湃,激动不已。
从现实角度考虑,我们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去亲身体验,我们没有那个时间,也没有必要。但是,只要你有时间,有精力去亲身体验,就别放弃和世界直接接触的机会。别让手机切断你与这个世界最真实的联系。
手指在屏幕上永远感受不到树皮的粗糙和泥土的温厚;
给父母做一顿饭比点个外卖更加温馨和富有生活气息;
抱着孩子笑比抱着手机看孩子笑更加温暖。
该怎么选,我相信你有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