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6点去厂里上班,到办公室第后第一时间是打开简书。
今天看到消息栏中有35个提醒。其中有4个评论,30个赞,1个简信。坐在桌前我逐一进行了回复。
回复消息是我每天必做的内容。及时回复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强制自己的措施,如果连这点都不能及时回应,我觉得是对文友的一种敷衍,这是一种态度,没有诚恳的态度,何谈有对文友认真阅读自己文章的感激之意呢?
在简书上写文,有不少的大咖文章,我常常读之,从中可以汲取一些大咖们成功的写作经验。
但简书上有大部都是写作爱好者,学习写作者,我也把阅读目标放在了他们的文章中,在阅读后把文友的文章与自己作比较,取常补短,相互促进。无论文章内容,写作水平如何,认真读后,我都会诚恳地点上一赞。
说到赞,看似一个小小的举动,其实她的作用可不小,她表达了你对作者的诚恳态度,是对作者的认可,是对作者辛勤付出的回馈,也是对作者的一种激励,是其坚持写作的动力。
我的出生地是陕西,大家都看过电影《一九四二》。
我的爷爷就是一九四二年挑着挑子带着全家随着逃荒人流迁往陕西省的。(以后也给大家讲讲我的爷爷一九四二)。我在15岁以前是在黄土高坡陕西上的学,我住的那里有不少的沟壑,那里的路每走几里地就会有一个不太大的小坡。
记得小时候,学校离家有三里地左右,同学们放学后都是走着回家,吃过饭再走回去上学,自行车很少。
有天放学我正下坡走着,迎面有个伯伯拉着个架子车(当地人拉东西的两轮车)吃力地往坡上拉,我走到他跟前掉头帮伯伯推车,虽然我只有12岁,可拉车的伯伯感觉轻快了很多,不大会就爬完了坡路。
伯伯说:谢谢娃,要不是你帮着推,还真不好上坡呢。我笑着回道:没事,就是我的力气小了点。伯伯高兴地拍拍我的肩头:娃,就加这一点力,就足够了……
是呀,长大了,我更加明白,在人生最坚难的时候,往往就缺少那么一点点的推力,只要在坚持阶段再加一点外在的动力,也许就会从容渡过困难时期。
我们学习写作者也一样,阅读了写作者的文章,我以为给作者点上一赞(无论文章写的是否优质,即使是违心的一赞)。
这是对作者的一个鼓励,对作者来说也是一种动力,每位作者都会倍加珍惜,并会报以感激之意。
也许就这几个赞,便会成就一个写作者的文学之梦,或许这一点点推力,能让写作者成为未来的写作大咖和作家!
我阅读过的文章都会毫不吝啬地给作者点个赞。因而,我所持有的文章能量每每都是由绿变黄,由黄变红。常常只剩二十几或者十几的能量。
我的有些做法也许有朋友不予认可,我只说了些自己的看法和自己的做法而己,并非纵容或鼓励友友们盲目或违心的效仿。还望友友们多加谅解!
“画外音"
今天一早有位叫"振衣土坡上"的文友为我更正了昨更文中一个词:"锐智",文友建议改为"睿智"二字。我的确写别了,感谢这位文友!这就体现出了相互指正,相互交流的意义所在。希望以后有那些不足之处,还望文友们多多指正,以便相互提高写作水平。再次感谢这位帮助我改正的文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