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自在地思想,
自由自在地瞎想,
自由自在地少想,
自由自在地选择我自己的生活,
选择我自身。
——弗朗索瓦丝·萨冈
文丨旧故麻袋
∨
临近年关,又有很多朋友开始讨论一年一度的“年后工作如何打算”的话题。有些想着换个环境让自己提升一下眼界;有些开始吐槽与老板提加工资不容易,还不如直接跳个槽加的更快;而有些则纠结杭州的消费越来越高、房租越来越高,自己是否还有待在杭州的必要。
轮到我时,我开始变得语无伦次,对于工作,我一贯比较迷茫,想让自己开心也好,想要学到技能也罢,随着换工作次数的增加,发现其实每份工作都会存在倦怠期和瓶颈期,这和环境、同事、行业虽也有些关系,但更多的还是由于自己对职业规划的不明朗。
记得当初有朋友生完孩子之后打算离开她那还不错的工作岗位,来问我意见,从她那股认真劲上看,这次是下定决心了。我表示支持,但也表示了担忧,毕竟对于一个刚生完娃的女人来说,创业太辛苦了,还要兼具家庭和事业。可我仍然佩服她当初的那个决定,从她有打算开始,我就深受感染,我开始考虑若是有一天自己有了孩子,想要陪伴其成长,是否也能如她这般果决,哪怕前路漫漫,也决不退缩。
后来她辞去工作,开了工作室,开始跑市场、混圈子,学习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事,带着自己的产品去参加各式各样的展会......她如愿过上了之前给自己预设的生活,她就是我去年有提过的“小满他娘”。
如今的她,俨然已是一副正经生意人的模样,从白领到母亲到如今的蜕变,生命在点滴运转间都为她记着,我开始羡慕她对自己想要什么的明确,而我,迷茫到现在,连自己想要什么都已经答不上来了,我最想要的,一不小心被我弄丢了。
2018年开年时,朋友Z来群里告知一众好友她打算给自己一年的时间,旅行、陪父母、开一家自己的小店,并早已将自己想去的地方都规划好了,还提前定了机票,看来是对这个决定势在必行。
因为告知的突然,其余两人和我一开始都是懵逼的,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蹦出我脑海的第一个问题竟然是:她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而在她经过一番详细说明后,我才开始明白,自己似乎与她有着同样的困境,裹挟在自己狭隘的认知世界,开始慢慢对自己妥协,而最初想要的那个什么,似乎不见了,我们成为了自己都看不清的那个人。她的离开是想找回自己,找回当初那个对想要什么有明确概念的自己。
去自己想要去的城市,想着去就去,要么就不想,要么就二话不说;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尝试,去了解,跨不出第一步你永远不会知道你会有哪种可能。这样的勇气,若是在几年前,我还可以放手一搏,但现在,早已没有了当初的勇气,现在做任何决定之前我都考虑很多,而想的越多,就会对自己越不安,最后往往不了了之。
前几年,机缘巧合在苏州认识了一位插画师,她是位自由职业者,她的先生也是。他俩开了一家不太起眼的家庭餐馆、画插画、教人画插画、教人做有意思的小玩意,偶尔还会做些好吃的在网上卖。
第一次接触时,只是觉得店面很温暖,店内小物件颇为有趣,还有他们做的饭菜是真的好吃,于是之后的每一年,我和不高兴先生都会找个时间前往,去吃一餐他们做的饭菜。久而久之,我们发现他们按着自己意志生活,非常开心,他们会和我们说一些日常趣事,会和我们分享父母对他们的爱,嘴上虽会吐槽着:“这是我爸种的蔬菜,总会采摘给我们送来,自己不吃,也不知道种来干嘛。”但眼里满是疼惜和喜爱。
我从未问过他们当初是怎么决定开这家小店的,但从他们的日常中可以预见他们当初那个决定无比正确,现在过的无比幸福。后来,我们常去光顾的理由也并不单纯的只是为了吃,而是去体验他们那种简单幸福的生活方式。
这些天,偶然间加了一个自媒体群,里面都是优质情感类公众号的创作人,群主是位还在上学的大三学生,手上却已经握有上千万的粉丝资源,甚至因为更好的运营公众号,已有40多号员工。
我开始审视自己,是因为没有能力,还是因为没有拼搏精神,还是由于什么其他的原因,为什么自己在工作中摸爬滚打了五六年,却还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员工,还在每天为柴米油盐发愁,还是买不起周杰伦演唱会的门票,还是只能一年就买一件自认为贵的衣服。
什么时候,我已经没了改变人生的动力,却学会了怎么去习惯。
某天,我看到一句话说:“人们很少会做他们认为对的事情,只会做他们认为简单的事,然后后悔。”深觉自己就是这样的存在,逃避困难,忽略问题,更愿意踏踏实实的生活,也毫无勇气去闯一闯,对自己太过宽容,善于为没做到的事情找借口。
后来我问一挚友:“生活中什么最重要?”
她说:“于我而言,开心最重要!”
最后,想好好问问现在的自己,生活是开心的吗?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