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卫国战争时期,那些出生于1923—1925年的年轻人存活率只有3%。换句话说,每一百个年轻而前途无限的小伙子中,只有三个人能够生还。这就是苏联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真实的历史背景和残酷现实。
书中一开始就描述了一个只有小寡妇和小媳妇的,十二户人的车站,男人们都去了最前线,只有准尉华斯科夫,那唯一一个被戏称为留着配种的男人。车站旁的高射机枪阵地需要人手,让准尉没有想到的是,上级派来的是八个年轻女兵。
三个女人一台戏,可想而知,管理着一群女人的华斯科夫会怎样的郁闷,……没过多久,私自外出的丽达,在返回驻地时,发现了两名德军的侦查员。得知消息的准尉于是带领了五名娘子军踏上了剿灭敌人的征程。
一切都顺利有序,尽在掌握,本以为天时地利人和的华斯科夫却发现,自己的对手是16个训练有素的德军别动队,捕蝉的螳螂意外面对了强大的黄雀……
这部小说虽然写于将近半个世纪前,且与现在的网络世界,经济发展,高科技武器毫无共通点,可是现在读起来,依然感到故事生动写实,能边读边产生强烈的画面感。。。
这部小说好看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真实有料,让人信服。
比如我当年看书,第一次知道高射机枪是需要脚踩踏板发射,以前都以为是用手扣扳机。还有描写小翻译的被杀:
“像是古尔维奇叫了一声?”……仔细倾听,山岭的上空一片寂静,只有轻微的沙沙风声。“不是。”丽达说,“您听错了。”那遥远的,微弱的像一声叹息的声音,再也听不到了,但华斯科夫还在全神贯注地捕捉它,脸色渐渐变得铁青。
对这些事情的描写,只有那些有充足战斗经验、或至少是了解真实战争的人,才能写的出来。正是文中刻画的你死我活的近身格斗,细致入微的现场事态描绘,忠于当时战斗生活的语言刻画等等,让我们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仿佛我们就在他们身边,和他们一起面对强敌浴血奋战。
第二点是大量使用修辞手法,文章因此亮点频出,读来生动有趣。
比如喜欢准尉的女房东因为看到一群年轻女兵的到来,说话就带着醋意。文中这样描述:她的腔调中有股怪味。面对小媳妇、小寡妇、小女兵,对焦头烂额的准尉,文章这样描述:该考虑的问题堆起来有两立方米。还有女兵们讽刺准尉,称他是个长了青苔的树墩。准尉赞美战士莉扎,“体质?……你瞧莉扎,论体质她跟咱们大家都一样,可是人家身上长得……瞧着多来劲……”。这样的活泼文字随处可见,于是整篇文章也都活了起来。
第三是以人为本,讲战争事、打情感牌。
所有故事都是有人参与的,要写好故事也必然需要刻画好人物。这部小说的六个人物都写得各有性格,活灵活现。有沉稳的华斯科夫准尉,朴实的农家女莉扎,书香门第的小翻译索尼娅,爱幻想的孤儿加尔卡,美丽聪明的将门之女任卡,成熟的母亲丽达。文中在按时间顺序描写战斗过程的间隙,进行了蒙太奇式的电影处理,穿插了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从而让每一个女孩子都显得有血有肉,性格饱满。
这是一部让我记忆如此深刻的作品,小时候看过之后,我有段时间非常害怕家里的刀具。但是战斗中的恐惧让人成长,若是让我推荐男人必看的书,我会说别去相信某些书单推荐的什么《教父》系列,宁愿去看看《基督山伯爵》爱德蒙的智慧与坚韧,去读读《天龙八部》里萧峰的侠义与肝胆,还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用青春的血去铸就保卫祖国的铁。
总有一些人在用铁血战斗,因此我们才能够平静地坐而论道,体会到生命的美。在此感谢那些为祖国安全奉献青春与热血的守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