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帝都最冷的那个晚上,接娃放学时忘了带门禁卡,上完兴趣班回来已经快要晚上八点了。不巧的是,先生当天也因为加班未能按时回家,并且不知道几点能回来。
于是,悲催的娘俩在瑟瑟寒风中走了十分钟后,眼睁睁看着大铁门回不了家。
零下近十度的天气,不想让娃再走十五分钟去最近的KFC“避难”了。考虑到平时楼道里大家见面也会打个招呼,感觉还算友好,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尝试着请别家给打开门禁,能早点儿回到家里。
选择尝试让别人帮忙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让平时养尊处优的小孩儿看看外面的世界。
作出决定后,我半开玩笑地和小孩儿说:“这么冷的天气,让我们试试按几家门铃能回到家。来试试运气吧~”
为了让小孩儿搞清我的思路,我一边说一边做。
“我们先看看哪家开着灯,哪家里有人吧!”我说,“三楼和四楼是爷爷奶奶们住的,腿脚不方便,不打扰他们了,先按5楼的吧,家里有小宝宝,人手多,年龄也不太大。”
“好的!”
门铃响了许久,直到自动挂断也没有反应……
“哈哈,果然没人开。那我们再试试一楼吧,平时这家男主人看上去还挺热心的。”我说。
“好吧,希望这次能给我们开门。”
可是,依然没有回应……
这个时候我已经有点儿失望了。因为我想象不出来这么冷的天气,为什么他们连接电话的意愿都没有,难道现在坏人这么多吗?
“唉,要是有个外卖小哥儿来送餐就好了……”我说。
看看开灯的还有二楼,试试吧,否则只能走去KFC了……
“我最后试一下二楼吧,如果还是没人回应,我们就去KFC吧。”
“哦……”
“喂,谁呀?”电话接起来了!
我抑制住内心的兴奋,赶忙说:“我是XXX室的,忘带门禁了,能帮忙开下门吗?非常感谢!”
“啪”地一声,门开了!
“好了,已经开了,太感谢了!”我忙着道谢。
“妈妈,终于有人给我们开门了!” 小孩儿也兴奋的跳了起来。
“是啊,我们可以回家啦!多谢二楼的这位邻居!”
晚上,先生一进门,娃便喊道,“爸爸,今天我和妈妈在楼下按了三次门铃,才有人给我们开门。”
我解释说,早上门禁从钥匙串里掉出来了,回来放在桌子上忙其他事情就忘了给装回去了,下午接幼儿园的时候,走的匆忙也忘了拿。然后又叙述了敲门的经过。
我还没来得及表达对敲门这件事的看法,先生就兴奋地说,“不错啊!说明我们这个单元的人民安全意识很强嘛!”
我本以为他会说人们缺乏信任,不够善良之类的,可是听他这样说,我猛然发现也很有道理!
其一,我们住的小区比较老旧,门禁没有视频,只能通话。
其二,如果是朋友来访,应该提前联系或者打电话的。如果是快递或者外卖等,家里人也是知道的。这大晚上突如其来的门铃,肯定是陌生人。
其三,家里有小孩,万一真的是坏人……
所以,完全找不到一个给你开门的理由……
而我一开始就只以求助者的思维来处理这件事情。比方说只考虑了别人家里是否有人,以及是否方便开门,却忽略了人家是否愿意开。这才是根本啊!
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怎么想的,怎么还在奢求别人对你的理解呢?正如我按门铃时,没想到他们的顾虑一样。
但是,我还是说出了我的看法——人们的信任感很差!
谁会零下十度在外面敲门做坏事呢?况且是在帝都(我们小区的治安还是挺好的,派出所距离小区走路不到5分钟)。
如果担心安全,最起码也得接一下电话,问问情况再做决定吧?觉得不安全就拒绝也不会损失什么。如果真出什么事,还能给警察提供线索呢……如果是我,我肯定会接起来问清楚了再开的。
况且,现在这个社会,信息都不知道被转卖多少回了,有心的骗子想要你的信息分分钟搞定,谁还会在楼下看着你家开灯摁门铃呢?
先生听完我的一通话,摇摇头说,那也没办法,人家就是防范意识很强啊,我不接就表示拒绝,如果接起来却不开门,并不容易做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最简便易行。
我竟无言以对!不同的出发点对应着不同的决定!
一次看似普通的“敲门”反映的实际是信任与自我保护的一场博弈。
对陌生人的信任,前提是保证自我安全。走在马路上看到跌倒的老人尚不能保证去扶起,更何况连脸都不看到的陌生人呢?
而信任就像这扇防盗门,保护了自己也隔离自己,只有你打开它的时候才能进行沟通。
当然,有效的沟通也会帮助你打开这份信任。如果我平时和邻居接触时多沟通,互相留个电话,以便楼上楼下漏水什么的有个联系,可能结果就不一样了。一个电话打过去也许就不用挨冻了。
写下这些并不是要抱怨什么,也不想上纲上线提升到道德角度评判什么,只是习惯遇到一些事情会总结反省一下,你如果非要说我矫情我也没办法。。。。。
通过这件事提醒自己:
任何事情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尤其是突发意外要及时处理。
尽量不去给别人添麻烦。
当然,因为曾在寒冷的冬夜感受到温暖的我,也会继续传播温暖的种子。
PS:
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现好图片都有版权😭,所以引用未声明版权的图片也说明一下,给自己为尊重版权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