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忠言逆耳利于行。
小时候,和长辈谈话后,他们通常会加上一句“XXX啊,忠言逆耳利于行,你要听进去才行”。
这样一来,虽说我们心里多少有些不情愿,但还是痛苦地做了,成为了现在的我们。
可现在回想一下,我们的行动有多少真是落实在了长辈的指导话语下的呢?
极少吧!忠言逆耳不利行,可能才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有时候会想,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长辈说的大部分话都占理,但为什么听着就是感觉不舒服呢?
看来逆耳的话语,用它作行动的指导的几率,几乎为零了(排除认知能力很高的个别人);
那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孩子、普通长辈、或者快要当家长的熊巨婴们,要怎么说、怎么做,才能尽可能达到您的预想沟通目的呢?
我再回去翻一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上面逆耳不利行的问题迎刃而解:
原来,是说话的方式出了问题!
移情沟通原则
沟通的时候,我们不由自主地就会联系到自己的经历,就会产生四种“自传式回应”,最终造成沟通不那么畅快:
• 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接受或不接受
• 刨根问底——依自己的价值探查别人的隐私
•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动与动机去衡量别人的行动与动机
回想一下,不管是长辈给我们说话,还是我们跟好朋友、同学、同事说话,是不是时常陷入上面四种说话方式上呢?
A:“我想去学画画!”
B:“画画?能挣钱吗?别开玩笑了。”
A:“在新公司上班真无聊啊!”
B:“怎么回事儿?”
A:“这次月考的成绩又下降了。”
B:“你可以报一个辅导班,然后晚上再多写点习题,这样就可以进步了,加油啊!”
A:“我去健身房了三天了,跟我一起去健身吧。”
B:“行啦,我上次坚持了一周,之后就再也没有去了,你估计也会因为坚持不下去而放弃的”
上面的这些场景,我们生活中时常会遇到,结果是——说的人获得了空虚的成就感,听的人却不太愉快。达不到有效沟通的效果,尽量避免自传式的回应。
有效地沟通
• level 1 复述语句(至少让人觉得在倾听)
• level 2 加入解释,用自己的词语表述
• level 3 加入个人的感觉(此时听者所注意的也不止于言语,也开始体会对方心情)
• level 4 加入感情,又带有解释
子:“上学真无聊。”
• level 1 —— 父:“你已经受不了,觉得上学太无聊?”
• level 2 —— 父:“你不想上学了?”
• level 3 —— 父:“你觉得很有挫折感。”
• level 4 —— 父:“你对上学很有挫折感。”
还原一下有效沟通的父子对话(无效的请联系自己的经历),它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个场景:
子:“上学无聊透了”。
父:“你对上学有深深的挫折感。”
子:“没错,学校的东西根本不实用。”
父:“你觉得读书对你没什么用?”
子:“对,学校教的东西对我不一定有用,你看乔伊,他现在修车技术一流,这才实用。”
父:“所以,你觉得他的选择是对的是吧。”
子:“嗯,从某个角度看的确如此。现在他收入不错,可是几年后,或许会后悔的。”
父:“你认为他将来会意识到他当年做错了决定。”
子:“一定会的,现在社会里,教育程度不高会吃亏的。”
父:“对,教育程度很重要的在当今社会。”
子:“是的,有件事儿我真的很担心,你不会告诉妈妈吧?”
父:“你不想让妈妈知道?”
子:“不是啦!跟她说也无妨,反正她迟早会知道的。今天学校举行的阅读能力测试,结果我只有小学程度的水平,可是我已经高二了!”
父:“我有个构想,也许你可以上补习班加强阅读能力。”(没有完全建立起对话信任前,提出建议过早)
子:“我已经打听过了,可是每星期会花掉好几个晚上,”(父亲意识到孩子情绪反应,又继续聆听)“补习的代价太高了,而且我答应同学,晚上另有节目。”
父:“所以你不想食言。”
子:“不过如果补习有效的话,我可以想办法跟同学改时间。”
父:“你其实想多下点功夫,但是担心补习的效果不好?”
子:“你觉得会有效吗?”(孩子恢复理性,父亲再次扮演导师的角色。)
……
沟通的本质是有效地解决问题
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来说话,可以大大提升我们沟通的效率。上面谈到的方法只是“术”的层面,至于沟通的道,也曾看过了解过一些人的看法,但大多数观点重合读非常高,简单地说就是真心、把对方真的放在心上。
三言两语说起来简单,上面说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沟通得多多实践、总结、再实践。不仅仅是亲子之间的运用,这类把对方情感置于首位的沟通方式在很多场景与对象上都很适用。
思想是武器,能说是火力。努力做一个会沟通的人。
2017年5月7日 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