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十四则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巳。

【译文】孔子说:一个君子并不只求填饱肚子,也不仅仅追求一个安逸的住所。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他总是就学于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的谬误。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好学的。

【心得】本则回答了如何做一个好学的君子的问题。按照孔子的意见,要做好以下三件事:一是无求饱安,二是敏事慎言,三是择师正己。

学而篇中提到的君子有四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人不知而自己不恼怒的人,是致力于基础的人。第八则和本则是专门讲述君子的品德、品性的。第八则对君子提出了客观标准,要求君子做到厚重、忠信、友良、改过。本则提出道德标准,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强调了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

孔子对“好学”与“学”始终高度重视。第一则就论述“学而时习之”,强调学习要有延续性、连贯性。第六则“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提出打好基础再学的问题。本则强调好学的道德标准,侧重点不同。但是第六则的“而亲仁”与本则的“就有道”,实际上讲的是同一件事情,都是讲要向有仁德的人学习。所不同的是前者讲一个年轻人品行端正,多接触有仁德的人,在此基础上如果有余力再开始“学文”,而后者讲已经成为君子的人还不忘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修正自己的错漏,达到最高的境界。达到这个境界才算得上好学。

新的时代了,对好学者评论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而孔子提出的无求饱安、敏言慎事、择师正己的思想,对于每个新时代的求学者,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物质生活过高的追逐、不注重修身养性、不知道吸取先进文化,势必治学达不到高水平、高境界,也势必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
    观茉阅读 69,871评论 0 18
  • 记:无聊有感而发,遥寄刘兄,终不登大雅之堂,仅供消遣。 新年来到百日过,百日逝去战场卧。 当初无知六百三,如今惊醒...
    阑珊处看下雨阅读 1,417评论 0 1
  • 想了这么多,思绪又将李瑶拉回到伤了的脚上。她突然感到无比自责,为了节约电费,她自己,包括丈夫和孩子,晚上起夜,她都...
    郭安安阅读 2,454评论 12 19
  • 摘自拆书帮公众号 张明和芳芳周五回到家,张明高兴地说:“芳芳,你婆婆做了你喜欢吃的饺子,明天周六中午咱们回去看望父...
    ProComyn阅读 1,599评论 0 0
  • 【出发】 2017.4.23小波踏上了她的梦想清单之旅,厦门游。厦门是我心中一直想去的城市,浪漫,小资,惬意。吹吹...
    研研宝宝阅读 3,379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