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爸妈都告诫我:生活上,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亲力亲为,不要懒惰。他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我妈为我们家洗了20年的衣服,刷了20年的碗;在工作上,他们又有一套自己的说法:在一个单位坚持,好好干,只要你比别人干的多,你的努力肯定会被认可的。在以前,我对于这种想法的态度一般是不了了之的,但是,年纪越大,就越发现一个问题:如果我真这么做了,充其量我的成长路径就是跟我爸妈趋同而已,而这,完全不是我想要的呀!
所以我开始思考,他们的想法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而我应该如何去纠正。某一天,我终于明白了一个定义:包括我爸妈在内的老一辈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绝对的安全感,绝对的安全感导致了什么呢?他们必然会成为一个勤奋的懒惰者。
什么是勤奋的懒惰者呢?这里包含了两个定语。核心定语是懒惰者,即懒惰的人。但同时这个懒惰的人又是勤奋的。咦!好像有点不对,那怎么翻译你能理解呢?
勤奋的懒惰者就是那些把自己置于绝对的舒适区,无论大小事,事必躬亲,而没有把自己的时间效益最大化的人。于是,他们看起来勤勤恳恳,忙忙碌碌,但是,却没有办法获得真正的成长。这个概念的核心在哪呢?在于取舍,在于了解什么事情可以偷懒,什么事情需要勤奋。
举个例子。我结婚以后就搬进了新家,而我买的最满意的两件东西是什么呢?第一件:洗碗机。洗碗机极大地改善了我的生活:不仅仅免去了洗碗所带来的麻烦,还严重缓和了夫妻之间的矛盾,并且通过省下洗碗的30分钟,我每天能多码一篇文章;第二件:扫地机器人。同样的减少麻烦、缓和夫妻矛盾、省下30分钟。于是我算了一笔账:一个扫地机器人和一个洗碗机加起来市价在10000元左右,如果服役时间在5年,就相当于让我的人生多出了1小时*365天*5年=1825个小时,单位小时价格仅不到5元。如果用2个小时码一篇文章,我就相当于比别人多写了912篇文章,足够出一本书,得到税后收入了......
而当初我和我老婆提出要买这两件东西的时候,我爸妈只说了一句话:要不然你们以后买个吃饭机器人,连饭都帮你们吃了得了。我不能说他们的想法是错的,这里包含了价值观和认知上的区别:我爸妈觉得自己做事情更重要;而我觉得让别人替我做机械的事情,而我自己腾出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更重要。
那么现在,是时候提出一个新的概念了:懒惰的勤奋者。它也包含了两个定语。核心定语是勤奋者,即勤奋的人。但同时这个勤奋者又是懒惰的,表现在:永远不做那些可以很低代价找别人完成的事,而省下时间精力做对个人提升有意义的事,比如:写文章、修逻辑、看电影、做运动。
不仅仅在生活上你需要做一个懒惰的勤奋者,工作上更要这样。职场竞争力的衡量标准永远不是工作量的大小,而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即有没有人能够替代你完成你的工作。请少做或者尽量不做那些重复性很高的工作(当然我认为快递员、外卖小哥、富士康工人们很重要),但是如果你有选择,请做一个懒惰的勤奋者,用小的代价去换得更多的时间,思考并践行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我相信,未来会给我们一个交代。
最后,贴一个懒惰的勤奋者的最佳例子。持有比特币不放,剩下的东西,交给时间。错过了比特币的,就千万不要错过EOS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