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说:用户需求分析是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
用户需求分析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种典型风格,一个是软派,一个是硬派。废话不多说,直接切入主题。
一、软派(注重意识形态分析)
主要分析用户心理、人性利用、用户体验、交互体验、群体效应、用户调研、深度用户理解、用户行为模拟等。这一风格的用户分析比较注重意识形态方面。但确存在误区。
软派误区:
1、把自己当用户
喜欢把自己当成用户或者把自己臆想成一部分用户群体,把自己的需求或者臆想出来的需求无限放大,盲目乐观
2、自身局限性
被自己的意识形态、生活水准、成长背景、阶级定位等所局限,无法真正了解用户需求的本质。直接来说,就是我们和我们的用户群体根本不是一类人,没办法深入去把握用户的需求,总是被自己的观点所误导。
3、非体系谈心理
做不到建立起完整的对心理学、社会行为学的知识体系结构,所以不能构成对一个用户心理、行为的体系化认知。栗子:名医明白如何去平衡身体的各种机能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同理,当我们没有体系化的对用户心理、行为进行认知,只能利用这个群体的部分心理诉求的时候,对这个用户群体的需求了解,并不能算平衡,依据此需求设计的产品,一般会呈现火一时但是不长久的状态。
二、硬派(注重数据建模和分析)
主要用数据说话、数据建模、结构化数据、大数据分析、数据模拟运营、小流量测试等,比较注重数据建模。但也存在三大误区。
硬派误区:
1、数据都是事实
数据是一把双刃剑,不怕不懂数据,就怕自以为很懂数据却又不深入,从而得到错误的数据结果。数据有很多维度的视角,仅仅从少数的视角维度就得出结论,利大于弊。
2、有数据,无观点
进行全方位的数据分析:年龄、地域分布、用什么手机、手机系统、访问时长、时间段分布等等。数据做的非常专业、各种算法分析、各种数据建模、排除干扰噪点等等。误区就是把数据做的大而全,但是却毫无任何客观的观点,在数据抓取分析过程中没有主心骨或者太有倾向性。
3、数据描述一切
喜欢用数据描述一切。过于详细的数据其实也就失去了意义,失去了用户需求的真正核心价值。分析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数据是方法,但不是目的。有些需求是永远无法用数据去描述清楚,也无法用数据去论证。我们需要在一个数据中找到一个平衡点,用来支撑我们继续探索道路,但不是用数据来描述出来这个道路。
这个派别做用户数据时,可分为动态信息数据和静态信息数据。
动态信息数据如浏览量,搜索量,点赞量等;静态信息数据如性别、年龄、地域、职业等。如果只是单纯的分析动态或者单纯的分析静态,那就又陷入一种误区中。
总之,这两个派别各有优势和局限。只有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才能更能准确的把握用户需求。你是如何做用户需求分析的,欢迎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