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学过和理解经济学中的科斯定理的人,都知道“能者居之”以及“谁用得好归谁”的道理。
科斯定理是这样说的: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根据科斯定理,“一旦考虑到交易成本,产权的初始界定对于经济运行的效率就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同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
我们的老祖宗虽然没有归纳出像科斯定理这样,让人们的脑筋经过几个急转弯才能接受的理论,但在生活实践中,他们却经常有意无意地使用着这个定理。比如脑瓜不傻的家长一般会寄希望于家里读书用功、热爱劳动、身心健康并且勤俭持家的孩子,尽量把家里好的资源留给他用。现代社会中创办实业的人家,等到父母年老,大部分产业也往往托付给家中智商情商优秀,勤奋刻苦且勇于担责的孩子。如果家里的孩子不够优秀,或者都是好逸恶劳的富二代,那么部分家长就会聘用专业的职业经理人。
所以作为对人们的行为规律的揭示,科斯定理似乎适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对于两性之间的交友和恋爱,尤其涉及到财产继承问题的婚姻也是同样:由于男人女人都拥有对自身资源的明确产权,所以从长远而言,双方都是根据科斯定理相互交换产权,然后订立相互建立合作关系的书面或非书面的契约。
当然,科斯定理的原定理说的是交易成本为零,就像物理学中假定的没有摩擦力的理想状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因为人们交易合作的成本并非为零,比如涉及到搜寻成本、机会成本和签约成本等,所以就要应用到科斯定理的推论。如果在有交易成本情况下,男女双方只能退而求其次,通过有限次地搜寻,找到较为适合自己的产权所有者。而且产权的划分,比如双方的婚前和婚后财产等,对两个人的交易策略和结果也有着明显的影响。
至于两性相处能否地久天长,情况要比单纯的物与物之间的产权交换要复杂许多。在两性关系中,既有人的性格、能力、知识、健康、气质、财产和情感方面的因素,又涉及到双方三观是否一致以及物质需求方面的匹配问题。
除此之外,在重男轻女,男女不够平等的社会中,男性的产权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升值,女性的产权则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贬值。尽管男女双方天长日久的交往和相处积累的情感和美好回忆会巩固他和她的关系,但是如果双方还不够放心的话,就要借助于仪式和婚姻来对这种亲密关系进行“锁定”。当然用婚姻来将双方关系“锁定”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一起齐心协力地生儿育女,便于今后双方的私有财产有人继承。
所以按照科斯定理,对于男女双方来说,如果两人自身产权的匹配程度明显大于双方产权的不匹配程度,并且双方主要的需求都能相互满足,那么两个人就是互为对方的“能者”。这就是为何身体相吸、三观相似以及门当户对的关系优于双方条件差距悬殊的关系。当然人与人的偏好有很大差异,甲的佳肴可能正是乙的毒药,乙的毒药可能正是甲的佳肴。这样也就更显得当事双方供给和需求匹配的重要。
另外,中国式的男女关系和婚姻有个误区,就是按照社会流行观念,一般要求男方强于女方,而不是男女势均力敌。这样就造成A男配B女,B男配C女,C男配D女,A女和D男轮空。因为A女不可能看上D男,结果造成最优秀的剩女A出口到国外,最失败的剩男D从国外进口新娘的尴尬状况。这是一种由观念错误造成的资源错配现象。
所以,正确的男女恋爱和婚姻搭配方式应该是:A男配A女,B男配B女,C男配C女,D男配D女。这样对男女双方都是一种尊重。
以上所述的一些事例也显示:尽管人间事物有它的一些基本法则,比如科斯定理等,但这些理想法则也常常受制于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这本身也是一种规律。社会的经济条件和历史观念的遗留,也会暂时影响或破坏一种法则的自然发挥,降低社会运行的效率,损害到人们的福利,使得人们的福利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所以我认为,接受先进的观念,同时减少观念转变的粘性,降低理想法则发挥作用的摩擦力和交易成本,对社会的运行效率事关重大,这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