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是一场修行

--致敬电影《冈仁波齐》

文/闹钟

西藏,昌都,芒康县,普拉村。

尼马扎堆,48岁,一个坚定的朝圣领路人。他的父亲因生前没去朝圣抱憾离世,为此他决定带上叔叔杨培去圆梦,从而踏上朝圣之旅。

杨培,72岁,一个寄希望与来世的老人。放牛为生,为了帮助哥哥照顾家人鳏居多年,朝圣成了他今生最后最大的一件事。老人求仁得仁,最后长眠在冈仁波齐山脚下。

次仁曲珍,23岁,一个期待新生命的母亲。孩子将在马年出生,正好和冈仁波齐的本命年一样,这个女人即将临盆却大胆决定和丈夫角巴一起去朝圣祈祷,最终他们的孩子出生在朝圣的路上。

扎西措姆,9岁,一个天真的孩子。家里扩建新房时发生意外,砸死两人,父母带她去为亡者祈福。离开家,去朝圣,是她懵懂生命中的头一件大事,她是队伍中最活泼的音符。

江措旺堆,35岁,一个心怀忐忑的屠夫。因终年杀生而心怀深深的罪恶感,家徒四壁,每日靠喝酒来麻醉自己,为了朝圣他开始戒酒,渴望得到上天的救赎。

达瓦扎西,17岁,一个渴望远方的少年。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不甘心重复父辈的命运,像小痞子一样,渴望长大去做买卖,挣大钱,当大老板。

仁青旺嘉,达瓦扎西的兄弟,一个天生胳膊有殘疾的腼腆男孩儿,渴望着离开村子,去晒晒山外的阳光。

大年初二,刚刚下了一场小雪,风干,路稀,天冷。走出村里弯弯曲曲的小路,来到村口的大路上,一个个手持木板护手虔诚地匍匐下去,他们一行十一人开始了神圣的朝圣之旅。

冬去春来,花开花谢,历时一年,全程2500公里,318川藏线两旁如画的风景在我们的眼前慢慢铺展开来,这十一个朝圣者虔诚地用身体丈量从家乡到拉萨的距离,他们的身影那么小,那么远,仿佛是这条朝圣路上的一桩桩界石。

我们每一个生命从生而来,往死而去,无论贫富,都在书写自己的人生轨迹。生命、生存、生活给人类提出了不一样的人生拷问,我们为什么活着?

是啊,我们为什么活着?看到这群朝圣者不讲条件,没有疑惑,平静而顽强,坦然而无怖地行走着,他们为往生祈福,为新生祈祷,为亡者操度,他们内心安宁,神色庄严,以献祭之心,行佛陀之礼,赤诚地匍匐在苍芒天地之间,他们的身影和高原融成了一道令人震憾的风景线。

十一个平民,十一个修行者,十一个朝圣者,他们当中有人死在这条路上,有人生在这条路上,有人在这条路上重生,有人在这条路上放下,这是一条洗涤心灵的修行之路。

这部电影没有明星,没有台词,没有高潮,只有琐碎的念经、磕头、行走。这一条朝圣路,他们走了一年,遇到许多状况。有人生病,有人生娃,车会坏,路难行,走走停停,却不忘初心。

他们日出而行,日落而息。途中到牧民家里讨要柴火,只要我有,肯定会给。遇到修房盖屋之家,会被邀请喝茶。有时头顶山体滑坡,也会头破血流。遇到同行之人,也会接济别人糌粑。有时被人邀请住宿,会帮人春耕作为报答。旅费用尽,就暂时打工。大水拦路,一样俯身,不多走一步,不少磕一头。

最最严重的一次,辎重车被一辆越野车追尾撞毁,不争不吵不怨,放其前行。但他们自己却抛弃车头,人力拉车前行,男人们在前面拉,女人们在后面推,甚至还唱起歌来,那种声音,仿佛天籁突破云层。我以为这下总不磕头了吧,错,他们把车往前拉了一段距离,开始返回来重新磕头。看到这里,我坐直了。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心安理得地面对发生的一切,接受,面对,理解,放下,我想应该是信仰的加持,才会让他们有如此强大而平静的内心。

这一路,像极了人的一生。欢笑有时,痛苦有时,什么都会发生,什么都会过去。活着,原本就是一场修行!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世间,总有那么一个人,如清流之溪,内敛、厚重、又若竹,从不为世俗低眉,亮出清风两袖,于艺海里孤舟独行,深...
    秋瓷大小姐阅读 473评论 0 2
  •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最好的修行在生活里,在每一天锅碗瓢盆的碰撞中,在弹去器物灰尘的时刻。锃亮如新的地板、楼梯、...
    千寻瀑日记阅读 566评论 4 3
  • 时光如沙漏,日子在柴米油盐中渐渐地消磨,平淡到无味,如果非得说一种味道,我想应该是烟熏火燎。 多少人步履匆匆,整日...
    江元安阅读 408评论 8 12
  • 活着就是修行,这句话好像是在非诚勿扰电影里,葛优说的一句话。那时候也不明白这句话真正的含义。随着年龄增长才发现,这...
    河仙姑阅读 404评论 3 1
  • 不久前看到一篇文章,说读书要读传世经典,这样的书能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脑子里出现的那本就是《飘》,其时我已...
    Dankyou阅读 835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