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欣赏了本乐季的第二场开幕音乐会。在第一场肖五的精彩之后,音乐总监余隆继续执棒乐团上演了肖斯塔科维奇另一鸿篇巨制《第七交响曲》。这部作品是作曲家为列宁格勒保卫战而写。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它成为了战争动员中鼓舞士气的号角。在音乐史中也成为了反法西斯的经典符号。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用这样一部极具意义的作品是对这段特殊历史的庄重礼赞。据说这也是上交音乐厅启用11年来首次上演这部作品。很多演奏家都是第一次参演这部作品,所以排练强度远超平时。乐队有一股很强的凝聚力。
第一乐章在漫长的铺垫和悲剧氛围中展开了战争叙事。旋律线条的无限延伸和声部切换中清晰的细节把观众的情绪牢牢地锁在音场之中。虽然没有大起大落的开合,但层层推进的主题以漫长的渐强更霸道地占据了情绪的制高点。第二乐章谐谑曲的处理同样克制而隐忍。庄严肃穆与富有激情,英雄气概与抒情气息轮番登场,丰富的层次感让音乐有了很多画面感。第三乐章优美的慢板缓缓响起,凄婉的旋律中是生灵涂炭的哀恸。硝烟中无数牺牲让人垂泪,然而哀伤和内心中不妥协的悸动却不绝于耳,那个声音低沉的小军鼓连绵不断地敲击着,稳稳地托起了整个旋律,仿佛是无数战士和他们家人内心的祷告。当铜管的嘹亮响彻云霄时,这些祷告变成为了正义的呐喊,激烈的战斗也随之展开。音乐中充满了捍卫祖国、捍卫生命的勇气。末乐章的能量大爆发是意料之中的,但指挥和乐队一直非常有节奏地控制着情绪。层层递进地表达让宏伟壮阔的高潮部分并不是那么高举高打,而是有意识地压制反而让终场的胜利更显得难能可贵。苦难造就的辉煌绝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样光鲜,而是每一个人都含着热泪,口腔中可能还有血腥的回味。有时候成功并不是必然的结果,但是如果心中有信仰,那么所有人凝结起来的合力就会势不可挡的强大,不容反驳。
新乐季的两场开幕音乐会力量感十足。也让观众再一次认识了肖斯塔科维奇的伟大。经典音乐都是时代的产物,作曲家在世时就获得认可本来就是实力的体现,而真正能衡量其作品价值的另一个维度就是时间。当社会在飞速发展,审美语境也发生变化以后,作品中依然有可以挖掘的能量。或者说抛开那些音乐带来的意义,人们只是可以单纯地在旋律起伏中感受到荡气回肠的力量,如同史诗般铺陈后依然带着些凡人可以欣赏的美好。上交的音乐家们用他们最好的状态给乐迷的新学期来了个最强音。之后还有更多精彩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