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小兮
彼岸花开两岸,孟婆无奈的看着眼前的女子。
女子名为入画,在奈何桥畔已整整站了三十年。
入画的前世是一块碧玉,晶莹剔透,温润秀美。她也不知道自己修练了多久才修得了灵智,从她有意识以来,她就陪着逸寒。
初识的逸寒只有五岁,因母亲早产,幼时的逸寒身体虚弱,已到了上学堂的年纪,却只能困在屋里。一路走来,逸寒唯一的倾诉对象就只有身上一直带着的那块碧玉。
入画是逸寒起的名字,逸寒总是抚摸着玉说:“入画,我只有你,希望你能陪我一生一世”。
逸寒的性子冷冷淡淡,眼中的冷漠和平静,在外人看来好像他什么也不会在乎。
知道他在乎入画,还是在他八岁的那年春天。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逸寒的身体在修养了一个冬天后好了很多,就去了学堂。
逸寒很聪明,虽然缺了很多课,但夫子讲的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夫子非常喜欢逸寒,课堂上总夸赞逸寒。同府二伯家独子逸星,比逸寒小半岁,被二伯宠得无法无天,嫉妒夫子总夸赞逸寒,下课后,他趁逸寒不注意,一下子抢走了挂在逸寒腰间的玉佩。
那是入画第一次看到逸寒发火,逸寒不顾自己刚好还有些虚弱的身子,一下子就冲了上去,推倒逸星,抓过他手中的玉佩,紧紧的抱在怀里,就连逸星打倒他,用脚狠狠的踹他,他也没有松手。
回到屋子,入画看到逸寒身上的伤痕,再也没有像这时候那么痛恨自己,痛恨自己为什么只是一个如烟似雾的魂灵,不能用温暖的臂膀给逸寒一个拥抱。
逸寒十六岁了,出落得更加俊逸,那淡漠的气质,非凡的才华,不知吸引了多少闺中女子的芳心,说亲的媒婆来了一批又一批,逸寒却一直没有吐口。
逸寒谁也没说,他其实能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事物。他早在玉里看到了一个女子,入画这名字就是因为,他觉得那女子的眉目非常漂亮,一身绿色阔袖飘裙,就像画中的仙子一样而得出。
入画这十几年里的陪伴,早在逸寒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并长成了参天大树。
逸寒是镇国公府的世子,又是独子,家族的责任都落在他的肩上,又过了两年,家里下了最后通碟,如果逸寒再不自己选,家里就替他订下了。
心烦意乱的逸寒,带了一个小厮就出府了。他没有想到逸星长大后,变得更加残暴狠毒,为了世子之位,他买通杀手,准备杀掉逸寒。
来的路上突然有两个黑衣人出现,他们什么话也没说,就迅速的拔出佩剑,一阵亮光闪过,剑已刺进了逸寒的胸口,小厮被另一个人穿胸而过,当场毙命,黑衣人探了探逸寒的鼻孔,又迅速的消失了。
温热的血液顺着逸寒的胸膛,流到了手上,沾染上玉佩。一阵轻烟飘过,一青衣女子出现,只见那女子柳眉杏眼,小嘴微嘟,白晳的面颊上还带着几滴泪珠。
入画的心里充满了悲伤和绝望,她知道救活逸寒代价是她的全身修为,她将再也不能陪伴在逸寒的身旁。
玉碎了,入画的魂魄来到阴间,判官告诉她,逸寒命不该绝,因入画救人有功,准她下世投胎为人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入画不愿喝孟婆汤,也不愿早早投胎,她怕忘了逸寒,也怕自己投胎过早而错过了逸寒,于是她就这样站在桥头痴痴的等。
孟婆劝了她很多次,让她放下前尘往世,开开心心去过下一世,她总是不愿。劝的多了,孟婆也就不劝了,只是看着入画无奈的叹气。
醒来后看到玉碎的逸寒,用手一块一块认真的捡起碎玉,用手帕仔细的包了起来,刚起身,一口鲜血染红手帕,逸寒抬起似刀凌厉的眼,静静埋葬了小厮。
逸寒还有责任,那疼爱他的双亲和镇国公府的一百多口人,逸寒暂时还无法放下。
逸寒一生没娶 ,三十年里他都靠碎玉的陪伴走了过了,逸寒报了仇,领养了本家一个侄子,陪养成人。
这是逸寒在玉碎后,第一次来他带入画来的小溪边,拿出怀里用手帕包裹的碎玉,轻轻的抚摸着,到了傍晚,下人寻到逸寒时,他已死在了小溪旁,胸口插着一把匕首。
阴间,奈何桥畔,青衣女子望着眼前熟悉的面容,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