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老师在微信群里发布消息,一个数学小测,全对的同学几号几号,21人,错一题的几号几号,15人。找找没有晴的学号。错4题以上的6人,晴的学号名列其中。
我楞了一会儿。怎么会这样?开学的时候见到晴的班主任也就是数学老师,夸晴的状态很好,错误率低,进步明显。我表面谦虚,内心得意。
得意得太早了。新学期刚开始的小测,晴就倒数了。我有点接受不了这个天上地下的落差,不知道该怎么面对。
翻开手机上晴的数学作业盒子,首次作答正确率仅有70%左右。她的这次倒数也不是偶然吧。
就算不愿接受,但这就是事实了。
对晴的学习,我一直关心不多。这源于我自己的经历。小时候,爸妈对我的学习也并不十分关注,学习是我自己的事,基本都是我自己搞定。那时候也不需要爸妈先检查作业、签字确认。只要跟爸妈说我作业写完了,爸妈就会认为作业写完了。好在小时候的我还算聪明,成绩基本名列前茅。也好在当时的环境,大家对孩子的学习都不是那么关注。
可是现在不同。学习根本不只是孩子的事,是一家人关注的焦点。很多家长陪孩子写作业,陪孩子预习、复习,手把手抓孩子学习。我一直是不屑于此,到底是孩子学习还是大人在学习?可是,事实证明,花在孩子学习上的精力少了,直接体现在孩子的成绩上。
晴的作业基本在作业班完成,我很少过问。晴的预习、复习根本没有养成习惯,甚至根本没有时间。每天回家后做饭、吃饭,做手机上的作业,弹古筝之后就到睡觉时间了,作业和古筝已经占去了晴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几乎没有玩的时间,更没有余力去预习和复习。
该怎么办?是该好好想想,好好算计的时候了。
成绩不由得不重视。应试情况下,分数如此重要,谁敢无视?再者说,学习是最直白的事情,方法对了,努力就有成果,意外很少发生。如果连学习都搞不定,其余的更难。
怎么引导晴自己找到学习的方法呢?我得找找关键点。比如平时关注她的作业,引导她找到自己掌握不好的知识点,手机作业上易错的题带她梳理一下,教她一些查漏补缺的方法。周末的时候需要抽出时间跟她一起复习一周的知识,打牢基础。学习虽然是孩子的事,但方法不是孩子天生就会的,该教的必须要教。
先收起清高,蹲下身子跟孩子一起学习吧,否则难看的不只是孩子的成绩,还有自己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