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出生就被灌输,生活是一场赛跑。必须全速前进,否则你就会被践踏。举个例子来说,在我们小镇上,最壮观的场景之一是在每年春秋入学报名时侯,还是凌晨的四五点,你就会在公办的幼儿园门口看见一长排的队伍,你一定可以猜到是家长们在等待幼儿园开门给孩子入学报名。然公立学校却有入学名额的限制,如果不那么早来排队,也许今年孩子上公立幼儿园就有了危险。
那么为什么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有了这么大的竞争了呢?
要知道在我们的镇上仅有一家公办幼儿园,却有数家私立幼儿园。一位幼儿老师说:“如果我将来有孩子,我会让他进公立幼儿园。不是说私立幼儿园老师不好,私立幼儿园还是有很多很优秀的老师。只是我觉得我不想太早让我的孩子那么快就面对学业的压力,那么小的孩子玩就是他的任务,未来十几年都要面对学习的压力,我想快乐的童年会是他快乐的回忆。”
但是,我清晰的记得一位小学老师的话,她说“我们更愿意接收私立学校的孩子,因为他们会更好教一些,他们的基础知识会扎实一些。”家长们想让孩子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而教育机构的稀缺和模式把田字格渐渐将孩子套了起来。
近年来,奥数杯的热潮依旧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小学,有记者调查就发现:“奥数成了小学生的一种暑假标配。”尽管相关部门三番五次的叫停奥数培训班,可它的热度仍旧高涨。那为什么奥数会这么热呢?
有专家就总结了一下几点原因,首先一些学校在入学考试的时候会通过奥数来掐尖,来选才。其次是各种奥数机构就推波助澜,鼓吹奥数对孩子各方面能力提升的好处。最后是家长那种比较攀比的心态,谁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不得不承认的是,参加奥数比赛的确能培养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比如说逻辑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数学能力,开发孩子智力等等,但它毕竟是“高难度动作”,只适合数学天赋很高很高的孩子。
中国奥数队的主教练熊斌老师说:“只有5%的孩子适合学奥数。”他还建议让奥数回归正常,不要让大部分孩子因此磨没掉自信心。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的过人之处,不一定非要用奥数的方式获取一些“弯道”,而更应该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谋取适合的人生正途。
我们在来看中国式教育到了初中,孩子已经不自觉的接受了义务教育九年了,长征十五年的胜利,到现在也进行了一半多了,而我们的教育之途也从未停止过步伐。从小升初再到中考其重视程度一点不亚于高考。每一次的升学考都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高考通常会淘汰三分之一的考生,而中考的录取率就只有二分之一,而这其中重点高中的录取率更是低到了20%。正所谓一分一操场,决不是夸大其词。于是孩子为了分数,拼命埋头扎根在试题试卷里,坚信着努力就会有收获,今天花时间精力苦想的题也许就能多一分,甩掉几百或上千人。
广州市番禺地区的一位五年级小学生,留下一本日记遗言“我的英语考了39分,我很后悔前一天不听奶奶的话,下次考试一定会复习两三个小时的。”后在自家窗台上吊死亡。
纵向比较这些发生的学生自杀惨剧,社会舆论将原因归咎于国内的应试教育制度和家庭原因。通常孩子的功课和课外辅导,取代了户外的游玩、亲自大自然的机会、童话故事和游乐场。陪伴孩子的只有厚重的书包、无穷无尽的课外补习班和接连不断的升学压力。同时这个孩子的自杀留下的遗言日志便是英语考了39分,愧对家人的心,孩子用寥寥数语便将中国式家长的教育问题暴露出来。
除此之外,“唯分数论”的教育无声无息地伤害了学生的身心。使得应试教育阴魂不散。学校用分数来考核教师,教师用成绩考察学生。使得向学生要分数、拼分数的实力时有发生,平添学生的身心压力,使得他们的心理状况常年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一点有所波动,容易选择极端的方式。
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哭的誓言,写满了高三不苦不累必是无味的生活。拼不死就往死里拼,即便是挤破脑袋,头破血流也要战死考场,做一位羽扇纶巾的超强学神。
当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带着崇敬、神圣、好奇、希望、起点、梦想等等来到大学。都幻想着这里可以改变自己,可以由稚嫩蜕变为成熟,可以随心所欲。也许这样的冲动只会存在一分种。大学的课表,一周最多不会超过十五节课,自认为可以像脱缰的野马放荡不羁时,后来你才顿悟到真实的闲时其实是虚假的忙碌。
一代《芳华》的时代青春感染着我们的《匆匆那年》和《致青春》。不曾料想,我们只是游走在田字格里的鱼。成东青在《中国合伙人》里与美国人进行谈判时,用坐飞机的时间背完了知识产权的全部条文,并让美国人随机任意挑选其中的条例进行当场背诵。而正当美国人为他的表现大吃一惊时,成东青却早在十八岁时就已经学会了这个技能,最重要的是他说:“中国的学生非常擅于考试,你们无法想像中国学生为了赢得考试所付出的心酸。”
众所周知,中国制的高考让无数中国学子一开始就沦为了高考加工厂里的一环,为了适应高考这个生产线,从而成功打包成箱,拼命的逼迫自己学会考试技巧,背诵秘籍,解题方法,心理素质等等,从而赢取高分,以此进入理想的大学。本以为可以逃离高三黑暗料理之堆积如山的试卷,在大学可以轻松的拿到毕业证,踏入社会寻找到一个好工作或自主开始创业。然残酷的现实会把你打回到解放前。
现在的大学生整天为一些现实的指标在学校里忙忙碌碌,依旧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依旧为了应试而考试,依旧是活在水里的鱼,却快要被淹死,因为缺氧。看似清闲如老的闲散时间,并不是在为真正的理想而努力,不是履行“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诺言,不是利用交流会拓宽自己的交友圈,而是废寝忘食泡图书馆埋头苦干的日渐消瘦,而是准备各场国级校级考试、论文答辩的闭关修炼,而是故步自封自我鉴定的足不出户。终日忙碌于此,就算是如鱼得水也终为釜底游鱼,从而导致大学生的体质不如中学生。
有报道显示,现在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确令人堪忧,每年的入学军训,总会有晕倒的。跑个长跑,他都能口吐白沫。一些人会认为是大学生总爱宅在寝室里睡觉,上网,打游戏。而我却认为是咱们的体育教育出了问题。
大学生体育课基本上就是一些大一统的体育项目,目的是为了通过一些考试获得学分,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喜好,爱好,去设置一些项目,从而也就没有办法调动起年轻人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此外,没有了健康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石,更别谈大学生可以生活经济独立。
一个典型的美国大学生活是这样的:三分之一的时间完成课程,三分之一的时间参加社会活动,三分之一的时间打工赚钱。他们的父母从小就鼓励孩子要去工作,去挣钱。上大学的时候父母只给孩子一部分的费用,其他的自筹。所以每年暑假时他们大部分大学生都出去打工了,于是他们就有了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
而在中国,父母给孩子支付全部的学习费用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所以说,中国大学生也就没有打工赚钱的迫切性。于是大学生就有时间老老实实的全心全意的扑在考题中,和加入学校规定的各种额外学分里。
这让我想起了六七十年代的他们,因为他们赶上了中国教育最好的十年。一位老先生曾感慨写到“怀念八十年代,怀念那些腋下夹着一本诗集或哲学著作在校园里穿梭的可爱的学子,怀念那些怀抱着一把破吉他,唱着校园歌曲还相信有纯真爱情的傻子们,怀念那些以思想为荣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以及那些以卵击石的人们,还有北岛舒婷海子他们,是他们用炽热的诗篇温暖了我们的灵魂,他们的善良的语言照亮了前方的路途。”
在我的眼中,我一直对它们闪烁着金属般的光芒。“没有新的千年,却将心灵留在了上个世纪。”这世界,变的太快了,一切都变了----山不再青了,水不再绿了,大学不生产思想了,大学生没有真心研究学问了,教授没有真才实学了,高校变成牟利的机构了....
呜呼哀哉,沉痛悼念伟大科学家史蒂芬·霍金的同时更应该记得他曾说过的“从长远来看,人类不应该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或者在一个星球上。我只是希望我们能在那之前不要把篮子丢了。”
如果你是游走在田字格里的鱼,如果你严重呼吸困难,如果你不想成为批量生产的咸鱼,那么就趁年轻去尝试,去犯错误,去经历,去活出自己青春该有的姿态。因为正如大冰所说:“失败很重要,因为成功有时候不那么重要。犯错很重要,因为标准答案有时候并不那么重要。”
纵然金钱和繁华迷醉了喧嚣的城市,我们仍要坚守这一片,为思想者和真理追求者留下的土地,闹中取静,大隐隐于市。回归最初心的教育,最质朴的自己,最自由的鱼,重新出发,找回仰望满天繁星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