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晨读《妈妈天生了不起》这一本书时,中间有一章写的是有关金钱管理的。
一直觉得自己在理财这方面做得不好。就像书里说的,家里也没什么闲钱,有什么好管理的!就是每天的生活开支都需要算计着来用,哪有什么长远投资的资本!
读了这一章,才发现这是属于一种稀缺心态!
文章中介绍了一本书《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作者是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塞德希尔·穆来纳森。他在书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我们又穷又忙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稀缺。稀缺不是指客观上的物质稀缺,而是指一种会让人产生急迫感的稀缺心态。如果我们长期处于稀缺心态,就会把注意力放在目前最需要的事情上,从而忽略了那些从长远来说真正重要的事情,就会陷入贫穷与忙碌。
这种稀缺心态改变我们做决定的方式的情况,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如果你只看到自己眼下微薄的工资,就很难看到买房子带来的长期价值;很多职场人士在工作中任务多、焦虑情绪重的时候会停止锻炼,一边哀叹自己快要胖死了,一边说自己没时间锻炼,最后往往会影响健康。
在稀缺心态下,我们会做出损害长期价值的决定。
听了群里妈妈妈的分享,才发觉我自己就是因为这样的稀缺心态,在孩子教育上损失了好多!现在后悔不已!
分享的妈妈说她在孩子教育的投资上觉得最成功的就是选择了金**早教,和贝*。当时她也是咬牙花几万块钱去报名的。但是她看到了长远价值,果断投资,造就了现在孩子的优秀!
同样的经历,我现在却后悔不已!金**,贝*我们小时候都参加过,当时其实自己也是认可的,但是就是基于价格,没有长远价值的眼光,没有选择学下去!现在孩子的学习不主动,做事拖拉!虽不能说是由于没有报名那两个早教直接造成的,但是我们后期投资培训班也不少,其效果都不明显。
所以现在被当头一棒,由于自己当时的稀缺心态,导致在孩子小时候没能给他一个长远的价值规划,小时候没有引导好,损失的不只是金钱,付出的代价只会越来越多,投入多少都买不回来!
稀缺心态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在你没有破除它之前,你根本就意识不到还可以这样想。它在无形之中,牢牢锁定了我们生活的高度。
稀缺心态长久以来都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当中,一不留神就会占据我们的大脑。停掉保险、透支信用卡,是稀缺心态导致“借用”的后果,会让我们习惯性地透支未来的资源。长远来看,借用会让一个人更加匮乏。
因为对稀缺心态的警惕,所以我们需要更理性地对待家庭资金。怎样破除稀缺心态,书中介绍了通常情况下,可将资金规划为四大部分。
第一个部分叫固定用途资金。
既然有了孩子,“吞金兽”这个小家伙已经存在,而且在可预见的日子里,他的“吞金”能力越发见长,那就要把他的消费资金规划好,有足够的预见性,才能保证实现的可能。除了孩子的支出,我们还大致计算了日常必须支出的费用,做到心中有数。
规划的第二个部分叫作乐趣资金。这部分资金用来满足家庭的消费欲望。
个人的消费欲望靠忍是不行的,而且越是压抑,爆发时可能会越厉害。稀缺心态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作用,就是会降低我们的自制力。很多人认为没钱会让人变节约,其实未必如此。当我们不断用自制力来压抑自己的消费冲动时,自制力不会被锻炼得越来越强,反而可能因为压抑过久而变弱了。
规划的第三个部分叫作富人基金,也就是投资基金。
这笔投资基金的规划有两个重要原则:一是不能因此而惴惴不安,不能因为万一发生的亏损而影响正常生活;二是不能一成不变,变成懒人投资,要时刻保持对经济形势和投资趋势的关注,锻炼自己的心态、眼光和风险控制能力。
规划的第四个部分叫作自我基金。
虽然放在最后,但对任何人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笔基金。如果你相信自己能赚更多钱,就意味着你相信自己现在的时间所获得的价值不够,未来的时间应该具有更高价值,那么就应该把金钱投资在提升自身价值上,不断学习。
我们预留自我基金,可以用来买书、健身、听课的,这些永远不会辜负我们,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更能凸显价值的事情。它们会让我们对未来有更高的期待。
很喜欢书中的一段话: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很多事都是如此,买房如此,投资如此,赚钱如此,人生亦如此。
现在我就需要种好一棵树,从现在开始,学习成长,强大自己,提高认知,让自己在生活上,工作上,在教育孩子上都能做出具有更好的长远价值的选择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