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已经上映几个月了,也下线一段时间了。之前由于各种原因,我没有能去影院观看,我是前几天才在网络上看了这部电影。
讲父爱、讲父子情的电影,注定是给我这样的有儿子的父亲来看的,我应该是导演拍电影时假设的受众主体了。而主角马飞也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跟我年纪应该相差无几,更使我有一种代入感。
涉及到学校教育这样的敏感话题,很明显,导演并不敢过于指责学校教育的不足,虽然批判不少,但其实基本处于肤浅的表面。我想应该不是导演真的肤浅,是真不敢,不然影片不能过审,投资就打水漂了。但批判太少,观众又不认可,就不会走进影院。这是很多导演的两难选择,谁处理得更好,谁就能名利双收。
故事跨度约三十年,在这么多年的教育理念更迭中,要在当前产生启发意义,就需要在影片中有超前的意识。比如,在二十年前,作为家长就敢于带初中生儿子逃学旅游,这是非常超前的行动,要是被曝光,绝对上头版头条。即使放在今天,敢这么做的家长也是凤毛鳞角。在影片中旅途这段戏,是孩子的成长最多的部分,教会了孩子许多书本上永远学不到的东西,也让孩子想明白了,未来人生的方向。而这样的方式,是否会引起现在家长们跟风?这对教育部门来说是很危险的带头信号,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对现在教育部门挑战的最大限度了,这个情节能过审,也反映出教育部门的让步和逐渐开明。
马皓文虽然是主角光环笼罩,处处突显个人的光辉完美,但也轻轻的点了一下他的弱点。他在上诉困难重重时,小马飞还一个劲的缠着去看航展,使他暴露内心焦虑,大吼了一轮,吓哭了小马飞。而后,马皓文小心翼翼的道歉,并用一句“我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来感动所有观众。而到影片最后,可能为了呼应这一句话,马飞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受到世俗的种种困扰,要求父亲撤销上诉,最后也以一句“我也是第一次当儿子”来感动全场。也再次讽刺了世俗的无情,和人性的无奈。当然,最后也以皆大欢喜的结果来结束影片,马飞当上航天员,上天后经过波折又顺利落地;马皓文上诉成功,恢复名誉。这也再次使人相信,为了正确的事情,坚持下去,虽然世界并不完美,但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
当然,这是一部商业片,注定有商业片的些许硬伤。比如马皓文的台词价值输出太直接、太生硬,一个学期从年级倒数第一到年级前十不现实,等等。但从整体的完整性上来说,也能说的过去,也能理解这是影片情节的需要。至于其他问题,我觉得完全在于观影者对于电影内容的接收能力和观影偏见了。
从剧本上看,这部电影的整体的故事结构,大的叙事逻辑,虽然说不上特别优秀,但也说的过去,整体的节奏松弛有度,以现实与回忆相互穿插的方式叙事,节奏相互呼应,对仗整齐,冲突设置基本合理,且冲突感强烈。尤其是在父亲的教育与教导主任的教育上,将冲突推向了两个极端。与此同时,以不同年代的歌曲与年代的事件去串联时间线,设计虽然不算新颖,但也算是值得肯定的地方。
演员演技上,也很值得肯定。邓超的细节表达、情感驾驭十分细腻,而马飞的三个年龄段的演员表演,也很符合那个年龄段的特点,特别是儿童马飞和少年马飞,真实又自然,难得的新锐小演员。还有教导主任这样的老戏骨更是驾轻就熟,马飞的继父也很出彩。
银河补习班,让每一位家长重新上了一课。这一课,教会我们如何找寻自我,如何让孩子的成长更有意义。抛开故事本身,电影传达的价值观众接收到了,观众获得了娱乐、获得了认同、获得了思考……我觉得这部电影做到了,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