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之三——千年古盐田
东坡书院外面的西南角,有一间小屋,是苏轼诗文朗诵点,走去一看,原来在此背诵3首苏轼诗词就可换一张门票,10首可换两张门票,搜索脑中存货,要背出个二、三十首应该不在话下,可惜我们参观结束才看到。据说岳阳楼也是如此,只要背诵《岳阳楼记》就可免费登楼。这种推广诗文的方法倒也别致。
离开东坡书院,前往洋浦半岛盐田村的千年古盐田。
儋州有悠久的历史,古称儋耳郡,是海南岛最早建于汉代的两个郡之一。由于儋州是中原各种文化登岛的第一站,中原文明和本土的海洋文化相互融合,呈现出多元的迷人的状态。苏轼在这儿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使中原文化浸润了儋州人的灵魂,而莆田盐工的到来,又带来了客家文化。
洋浦千年古盐田距今1200多年,是我国最早的一个日晒制盐点,也是我国最后一个保留原始日晒制盐方式的古盐场。 相传在一千多年前,一群盐工从福建莆田到此居住并重操旧业,发现海边石头上凹积的海水被晒干后结晶成盐,于是便改变“煮海为盐”的传统做法,开创了“日晒制盐”这项工序独特的制盐文化。盐工们把火山石凿成浅浅的石槽,在四周留出凸形周边,把中间打磨平整,远看就像一个个形状各异的砚台,这就是晒盐槽。一千多个晒盐槽中三分之二是人工开凿成的。独一无二的火山石砚台式盐田,估计全国也就独此一处。
“洋浦盐田,朝水夕钱”,这是当地流传了千年的古话,意指洋浦古盐田,早上在盐槽上倒入卤水,下午即可收盐换钱。现在盐田村仍有30多户盐工,依旧传承着这1200多年来的古老晒盐方式。流传千百年的盐田和晒盐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
天公不作美,细雨蒙蒙,石槽里的卤水没法晒成白花花的盐,如若阳光灿烂,是可以体验一下收盐的乐趣的。� �
其实我们更想看看盐工和他们的后代世代居住的村落,据说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客家传统,还体现了客家人因地制宜的聪明才智。 可惜这样的雨天,路上泥泞,在盐田间曲折狭窄的小道行走已是费力,村落就留着下次再来观赏吧。
从苏州出发,一路南行,途中让我和同伴们最感兴趣的是很多年之前的中原文化的两次向南的大迁徙,形成了粤文化和客家文化。此次在儋州,更感慨文化的力量之强大到它可以渡过大海,让儋州成为一座有文化积淀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