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里面有一个很有名的寓言故事叫《南辕北辙》。
这里面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有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但却选择了完全相反的方向路,最后也只能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但是仔细分析这个故事,慢慢品一品,会分析其实这个故事没有那么简单!
战国时候,魏国的国君想要攻打邯郸。大臣季梁听说之后,认为这是穷兵黩武,于魏国称霸诸侯并无好处,于是进言劝阻魏王。而他劝阻魏王所说的就是南辕北辙这个故事。
他说:“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一个人,正面朝着北驾车而行,他告诉我说要到楚国去。我听完之后觉得很奇怪,去楚国的路明明是往南走。于是我告诉他你的路走反,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没想到他却说我的马很精良。我说虽然你的马很精良,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接着说我的路费很多。我说虽然你的路费很多,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呀!那个人接这说我的车夫善于驾驶。我说就是你的车夫善于驾驶可这终究不是去楚国的路呀!那个人依旧不听劝阻,毅然向北而去。没错,他的外在条件是很好,可是方向不对,也只能与目的地越来越远。”
季梁以此来劝阻魏王,穷兵黩武并不能称霸诸侯。
但是仔细想想,这个故事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别人给他说路错了,他却说我的马很精良,我的路费很多,我的车夫驾驶技术好。这个回答真的很有意思。
他的回答真的蛮有深意,很明显他是知道路的。明知道路却走相反的方向,这个人是傻子吗?面对季梁的三连问,回答的条理清晰,很明显这不是个傻子。
如此让人不能理解的行为,排除他是傻子的情况下,似乎只有一个、且是唯一的合理解释:他是一个狂热的地质爱好者。奇异的目的只是为了探寻地球究竟是圆是方。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种说法太超前,生活在2000年前战国时期的古人怎么会有这么超前的想法。有时候我们先贤的智慧根本不是我们现如今的当代人所能想象的。
在很早的时候我们的古人就有了沧海桑田的概念。沧海桑田在很多典籍都有记载。古人既然在很早的时候知道沧海桑田这种复杂的地质知识,迸发出地球是圆的这种想法是完全有可能的。而这种想法在春秋战国的时候迸发那是完全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
春秋战国是华夏5000年思想、文化大爆发的年代。中国5000年,也只是仅此一次。这时代的百家争鸣令后人无限向往。在这一时期迸发出地球是圆的这种想法一点都不奇怪。
从此君的言行可以看得出他是贵族的一位富贵闲人。若没有足够的财力,是绝对维持不了这种在当时普遍认为的荒诞行径。和孔子、老子一样,绝对的贵族。不然如何周游列国,那都是要有巨大的财力支持才能完成的。最终孔子成了万世师表,老子成了太上老君。而那个执意北行的人却成了一个笑话。
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以当时的技术水平,这样的探索注定很难成功。本来就是一件看似荒唐的事,却又失败了,这就注定是一个笑话。
然一个勇敢的科技先行者,不应该成为一个笑话。应该有人为他正名。其实季梁拿他当笑话来讲,引出穷兵黩武不能强国。却也太过于片面。穷兵黩武固然有他的缺点,但却要以实际情况而论。国家的仗还没有打完,就想要休养生息,只能是挨打。战国、大乱世,国家急需统一,没有统一哪来的休养生息?所以张仪、苏秦可以当时成名,而孔子却如丧家之犬,只能成就身后之名。便是如此,不然中国恐怕成了欧洲!
最早提出地圆理论应该就是这个这个人,比西方早千年以上,却因言行的太过超前、技术的限制,无法证明,最终却成了一个笑话,出现在了寓言故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