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寄语
本文约3500字,建议阅读时间6分钟。
2017年1月5日,中信银行与百度公司合办的具有独立法人牌照的直销银行-百信银行正式获得银监会的批复,获准在北京筹建。
同日,中国直销银行联盟在深圳成立。约70家直销银行参与此次成立揭牌会议。
这让最近已经不火的直销银行又掀起一股浪潮,仿佛又让业界看见的新的希望,大家重新开始讨论和思考直销银行。
发展历程
国内直销银行的发展始于2013年9月18日,北京银行宣布与荷兰ING集团合作推出直销银行服务模式,成为中国市场上第一家直销银行。北京银行的直销银行采用的是“互联网平台+直销门店”的方式,在服务渠道上提供线上和线下融合、互通的渠道服务。线上由互联网综合营销平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视频对话等多种电子化服务构成。
2013年9月,民生银行与阿里巴巴展开全面战略合作,合作重点是直销银行业务。首期主打两款产品,一是“随心存”储蓄产品;二是“如意宝”余额理财产品,对接货币基金。直销银行业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的关注。
2014年2月,国内首家直销银行民生银行直销银行正式上线,首期主打“随心存”储蓄产品和“如意宝”余额理财产品,渠道上以网站、手机银行和微信银行为主
2014年3月,兴业银行推出直销银行,特点在于用户可以持工行、招行、中信等多家银行卡,通过电脑、手机等直接选购理财产品、基金以及定期存款等。
截至2016年3月1日,我国已推出直销银行的商业银行数量达55家,约占总数的81.8%。其中,国有、股份制银行11家,城市商业银行35家,农村商业银行9家。
2017年1月5日百度联合中信成立的直销银行获批。同日,中国直销银行联盟成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直销银行数量达70余家。
客观现状
曾几何时,直销银被寄予厚望,行往往被看作传统银行机构向互联网金融生态延伸的最佳代表。然而2016年来,直销银行的话题热度渐渐降温,前有电子银行站路,后有互联网银行追赶,定位不明且缺乏特色的直销银行位置变得越来越尴尬。
2016年新增直销银行数量大大减少,我国2014年上线直销银行22家,2015年上线直销银行32家。然而根据所有公开可得的信息统计,截至2016年11月底,今年新上线的直销银行数量不足两位数,且跟进设立银行大部分为小型城商行,例如江苏紫金农商银行等。
已经上线的直销银行也是业绩平平,并不出彩。以北京银行(601169,股吧)为例,其2015年年报显示,北京银行直销银行的储蓄存款为6.3亿元,相对于北京银行的存款余额 10,223 亿元,仅占比0.062%。此外,工商银行、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平安银行(000001,股吧)等大型商业银行仅公布了直销银行的客户数一项数据而已,其余大部分银行的年报中甚至没有公布直销银行的具体数据。 更有甚者一些中小银行的直销银行仅有网页和上线信息,甚至今尚未推出产品。
原因分析
1.中国直销银行服务趋同,主要集中于货币基金,银行理财及存款业务
据易观智库统计,60%以上的直销银行推出了货币基金、银行理财及存款产品,其中货币基金产品甚至达到81%,其次是贷款、转账、缴费及贵金属业务,少数直销银行也推出了保险及信用卡业务,而作为融资平台使用的直销银行也有不少,其中21%的直销银行推出了网络投融资服务。从直销银行相关资料。可以看出,中国直销银行服务趋同、虽然其产品较最初创立时有所丰富,但仍集中于货币基金、银行理财及存款业务等,产品较为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几乎没有一家直销银行具备完整的产品线。直销银行虽然有着深厚的金融背景,但在其产品的互联网创新程度还远远不够,难以对客户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2.没有找准定位将直销银行视作一个渠道的替代
目前的直销银行还只能算是传统银行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虚拟渠道部分销售功能的整合与集中。大部分传统银行在服务体系设计和搭建上仍将直销银行作为渠道的一种拓展而看待。缺乏独立运营能力的中国直销银行逐渐沦为银行理财业务拓展的渠道,而在其他服务匹配上也是较依赖于传统银行机构本身。
3.将直销银行和电子银行混合发展
直销银行和电子银行在概念定位及业务模式上都各有侧重。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银行将两者混为一谈,甚至融合到一起来发展,例如工商银行的融e行,既有直销银行功能,又纳入了电子银行的相关功能,虽然在体验上更加丰富,但从长远角度来讲,可能不利于直销银行特色的形成以及未来定位发展。
4.受现银行组织架构及IT架构制约
目前我国直销银行中的大部分是作为特定部门或二级部门运作,直销银行只是银行下属业务部门。既无法体现直销银行的成本优势,也难以跳出传统银行发展的思维定势。同时在业务的发展上,产品受制于传统的信贷,理财部门产品体系制约,产品需要走繁琐的审核风控流程,没有自身针对目标客户群的风控体系。在it响应上系统又受制于传统银行it系统孤独式切片式的it系统架构制约,无法快速针对业务进行响应。
5.缺少既懂运营又懂业务的专业团队
国内直销银行只是银行下属业务部门。缺乏运营意识,没有流量。稳健是银行人的本性,深入骨髓。虽然成立了所谓的新部门,但人还是那些人,让他们严控风险、谨慎经营绝对靠谱,让他们运营还真是强人所难。传统银行在运营方面没有专业人才和团队,所以在运营方面大多数银行将运营策划外包给本地的广告公司,但广告公司既不懂银行业务和产品,也不了解银行的IT系统。最后粗暴的变成了直接给网点柜员理财经理等分发任务,必须多少人下载使用。兜兜转转一圈后发现其实是自身存量客户的转移,而且还是僵尸粉。似乎得不偿失。
互联网时代,用户越来越喜欢所谓的品牌调性和温度,否则难以解释粉丝经济的崛起。消费升级的时代,用户愿意为喜欢、情怀和个性等买单,专业的运营就显得越发重要。
这样就导致被置于商业银行内部框架之下的直销银行业务发展空间不足,部分直销银行的功能完全可以被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所取代,甚至很多中小银行的直销银行仅有网页和上线信息,并未将直销银行作为一个重要战略去发展和推广。
未来发展
我认为独立发展应该是直销银行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无法成为独立法人的情况下,直销银行可采取独立运营的模式,独立经营、独立核算、IT独立等方式来尽可能地发挥自身成本优势。
直销银行不仅是传统银行虚拟渠道部分销售功能的整合与集中,更是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在it架构上更相对传统it架构是独立的,能快速的响应业务需求。
从西方国家直销银行发展经验看,基于低成本运营基础上的薄利多销是直销银行核心竞争力所在。反观国内直销银行因为只是银行下属业务部门,在IT响应和业务上都受制于传统银行业务。IT改造成本高,业务与传统银行并无差别。
在做不到“薄利多销”的前提下,直销银行剩下的只是渠道的便捷性。而这种便捷性,在互联网化的今天,网络银行和电子银行也能够做到,并非直销银行自身独有的优势。正是直销银行的这种尴尬定位,可有可无,导致国内银行参与和推动直销银行业务的积极性并不高。五大行中仅有工商银行一家设立直销银行,其他四大行并未跟进,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除了直销银行自身的定位,还需要明确客户群的定位,参考ING DIRECT等国外直销银行案例,主要依赖网络渠道的直销银行应该有不同于传统银行的客户定位,即专注服务于特定客户群,以此避免与传统银行进行正面盲目的竞争。
目前我国直销银行已经达成的最突出的优势是:个人客户开设账户不需要到柜台,可实现在线开立账户和在线投资、转账、交易、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的购买,不受空间和时间的两大制约。
然而在目前互联网+时代,仅仅做到功能的提供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当前直销银行给用户开立的银行账户,属于“弱实名账户”,受限于监管政策,可以购买该行的理财产品,可与同名银行卡相互转账,但不能发行实体银行卡,部分功能受限,并不足以吸引增量客户。但随着“二三类账户”新政的实施,需要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利用“二三类账户”策发展新兴业务。
此外,随着互联网金融市场兴起,中国互联网BAT三巨头在互联网领域原本就是流量的垄断者,近年来纷纷进军互金行业,对直销银行的发展也造成了威胁。
以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或将成为直销银行的一大挑战。腾讯主导的微众银行上线后,主打活期理财和个人消费贷款,而网商银行也早已推出信贷产品。截至2016年10月初,“微粒贷”累计发放贷款总金额超1200亿元,总笔数超1500万笔,笔均放款约8000元,最高贷款日规模超10亿元。拥有深厚互联网基因的网络银行是传统银行最直接、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还在探索中的直销银行发展模式现在好像还没有万全的应对之策。
直销银行要如何最大程度上摆脱传统IT架构,传统业务的掣肘,让创新产品和新型业务得以轻装上阵是直销银行应该要考虑的问题。
结语
不管是直销银行、互联网银行,都是传统银行在当前经济环境、技术环境转型的方式手段。随着民营银行牌照的开放,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兴起,中小型城商行农商行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看清目前的竞争格局。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突破地域网点限制,是急需发展和考虑的事情。互联网银行部、电子银行部作为传统银行的下属部门,需要转变思路,寻找突破口,产生盈利,才能摆脱作为战略部门所处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