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客体关系学的最后一节课,开场却是那么接近荣格所言的共时性。在某一天傍晚,苍穹之中翩然而至这些变幻莫测的、千万抹嫣红的地震云,绘制出每一位观测者相由心生的美丽光景。拥有着不确定运行轨迹的天空,气象在启示着千万种情绪,或低语,或倾诉,或吟唱,或高歌,当天空的情绪应和了你内心的语言时,你会不自觉地与之对话,表达自己此时此刻身在其中的诸多感受。这篇备忘录里面的故事需要在千回百转的情境之下来完成,如同在古典音乐的韵律中,平静死板没有波澜的水面之下,不断在对立中追寻统一,不断在冲突中激荡着灵魂,若没有这些激荡,心中那些波涛汹涌的意象又怎么能被调动?
生命的匮乏,这是多么可怕的结局。无论是对诗意与远方的渴望和痴迷,还是在追寻信仰之中的步履蹒跚,人类一旦进入社会化所生成的群体结构,整个结构的维度力场就会把你吞没。你身处其中,或被拉到与群体同视野的层面,或你可以站在高处往下看,无论哪一种你都身处这个空间结构之内,若不将结构进行重构,时间一长,你的自我将在结构中动弹不得,等待你的就是结构的老化和生命的匮乏。而演化,是匮乏与否的最为重要的转折点。而自由意志,是你可否成功演化人生篇章的关键点。
《绝命海拔》,这部差点与我擦肩而过的纪实向电影,还是在朋友的邀约下去影院补完了。未看电影之前的课上,听T讲述那些暴风雪高海拔之中的生死瞬间,又一次唤起了我去年与团队里的大家共同徒步香格里拉的记忆。寒冷恐惧,他人的濒死恐惧,命运既定的出局,生命的挣扎,自由意志的丰碑,坚守,还有爱的力量。在那次宝贵的徒步经历中,我的确感受到了自己自由意志的浮现,也就是那个阿尼姆斯原型的浮现。在没过腰身的杜鹃花丛中蹒跚而行,迷路的现实,雨雾遮蔽了前方的道路,身心俱疲,人之间的信任出现了裂痕,那样的情况下,内心有个声音坚定地响起:“就算死,我也要带领大家走出去!”回过神来想,认为自己当下涌现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情绪,尽管当时自己为这样的心性而感到快乐。分享绝命海拔的过程中,T说:“没办法,雄性就是会想要在家族中留下属于自己的丰碑印记,那是一种男性力量的驱使,是一种创造家族历史的崇高理想。”这句话的尾音还未消散在空气中,我已经感受到了来自身体的微微颤抖,那是由于内心激动喜悦而难以按捺的微微颤抖。嗯,大概是我灵魂内在的阿尼姆斯的原型被强烈地响应到了吧?曾在自我体验中与T分享自己所追求的感情,所期许的另一半的模样,竟然也就是自己内在能量中所包含着的一部分。所以人穷尽一生在寻找的人,的确是自己,但那不是用简单的“自恋”理论就可以一笔带过的。他/她是自己灵魂当中的一部分,他/她也是集体无意识中原型倾向的模样,他/她也是个人无意识当中情结所指引的方向。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夏娃是上帝用亚当的一根肋骨所创造的”来说,你所追寻的另一半,的确是从你身体里取出的一根“肋骨”。如果说阿尼玛是一个杰作,我想,与之并肩的阿尼姆斯应该也拥有着杰作的力量吧?所以,我在笔记本上写下诚挚言语:只愿未来能够成为那个人活力与生命的源泉,成为他生命中重要而充满感激的存在。若阿尼姆斯与阿尼玛能相互得到呼应,那么你也是我活力与生命的源泉,我们是彼此家族漫漫长河之中,相互陪伴创造历史与丰碑的人。
综上所述,整个人是处在被激活的亢奋情绪下作画的,所以在温尼科特的游戏治疗——“用线条表达自己当下感受”的画里,我跟着内在直觉的牵引,绘出的是心电图的模样,流露出我当下的情绪与情感。画笔下似乎有着“咚咚,咚咚,咚咚……”的声音,这颗心脏发出沉闷有力的声响,这声音低沉却令人兴奋,那是强有力的,极富生命自由意志的,扩张力,侵略性和王者风范的心跳声。我画完之后凝视着这幅画,突然觉得它像一张五线谱,这是生命所谱写的乐章。而起始音,我继续跟着直觉落笔,勾勒出一个由藤蔓环绕而成的音符,停笔,觉得已经足够。画完之后才反应过来,我画出的音符是“FA”。这意味着什么呢?不想去过多解释它,只是在绘画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自我以一种无比愉悦的坦诚和开放在表达内心深处的声音。这是来自于创造带来的快乐,尽管画功没有任何技巧可言,然而画作却令我爱不释手,因为它带给了我享受创造的乐趣。
说到创造,温尼科特很重视孩子在游戏过程之中的变化,因为对于孩子来说,高品质的游戏就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它可以不断激活孩子的自发性,鼓励孩子参与到社会化活动中去。如果孩子可以在游戏中表达自己的原初攻击性(血性、杀戮),并且不会担心受到报复,游戏还可以对孩子起到缓解焦虑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诸多沉迷网瘾的孩子,他们所沉迷的游戏中含有大量杀戮和对弈的元素。说到这里并不是让你去投诉游戏公司,而是要让父母反思一下,你的孩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焦虑需要缓解呢?游戏只是一个过渡性客体,而孩子身上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找准切入点,才可以治本。
在温尼科特的理论方面,T在课程中带领我们整理了诸多点,比如:孩子在游戏空间中的专注,以及对闯入者的排外;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对身心的操纵感,不断激活孩子的自我满足感;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展开了原始客体关系,孩子与原始客体互动的启蒙;从孩子对游戏的耐受性(性感区与游戏之间的博弈)来看,孩子的本能对于该孩子与外界建立客体关系的影响;从孩子对游戏的痴迷程度,逐渐观察孩子与过渡性客体分化的过程。
这篇备忘录涉及到的主题是“生命中的自由意志”与“游戏”,我更多笔墨着色于引发我内心万千气象的“生命中的自由意志”,希望能够在文字中传达出我的体悟,给大家更多支点去进行停留和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