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美凤,家有3个分别处于小学、幼儿园、婴儿阶段的孩子,因为养育孩子,所以特别喜欢探索女性自我成长和多子女家庭孩子的养育困扰,喜欢分享对生活的觉察、思考及育儿的体会,希望我的每篇文章能带给你一点点力量、一点点启发。
我和婆婆相处10年了,在这3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有婆婆相伴左右,我们经历过关系非常亲密的阶段,我们可以一起聊天、逛街、旅行;也经历过关系非常恶劣的阶段,摔过东西,拍过桌子,也撕破了脸皮翻脸不认人。经过了10年的磨合,现在已经很少有什么事能引起我们很大的冲突了,想想这10年来的冲突也大多是起因于育儿方面的冲突,今天突然想把这些整理出来,看看你是否也有中枪?
1、我认为孩子们吃点零食不要紧,可以降低孩子们对零食的渴望;婆婆则认为吃零食会上火,如临大敌一样。
2、我认为家里有零食随意放在水果区、零食区就好,这样孩子们不会觉得因为神秘反而更渴望;婆婆则认为孩子没有自我管理能力,要藏好,一天分一点。
3、我喜欢孩子们自己吃饭就好,根本不需要喂,到点没吃就收起来;婆婆则认为要喂饭给孩子吃,不然孩子会一顿多吃一顿少吃的。
4、我认为土鸡蛋有就吃,没有也没关系,婆婆则认为土鸡蛋跟宝贝一样,除了孩子和我,其它人最好不要碰,这样其实我很有压力的。
5、我喜欢给新生儿穿自己买新衣服;婆婆则认为要穿别人穿过的衣服,看到那上面斑斑点点我就无法让自己可爱的宝宝穿上身;
6、我喜欢孩子们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以及如何搭配,即使有时候穿少或穿得很丑也没关系;婆婆则认为得帮她们选好衣服,不是她们想穿啥就啥,要是感冒了怎么办?
7、我喜欢孩子们自己洗澡,可以用冲也可以用泡的;婆婆则认为得帮她们洗,不能浪费水,在桶里泡会着凉。
8、我喜欢婴儿的头发自然生长,等需要剪的时候再剪;婆婆则认为出生12天就要剪,说这样才会发质好,又黑又硬来着,可是我觉得自然的、柔软的也是很好的。
9、我喜欢给婴儿穿纸尿裤就好,大便就便在纸尿裤上;婆婆则认为要把尿,这样孩子就会习惯。
10、我喜欢孩子们睡觉时自己决定是否盖被子,冷的时候自然会找被子或是靠着爸爸妈妈;婆婆则认为要整夜整夜的帮孩子们盖被子,要不然着凉了怎么办?
11、我喜欢孩子们自己决定是否打招呼,反正我自己先做好和别人打招呼的事就好;婆婆则认为一定要叫孩子打招呼,比如亲戚朋友来了,一定要叫孩子和人家打招呼,不打招呼就说孩子不礼貌。
12、我认为孩子们上点兴趣班挺好的,婆婆则认为除了有用的,比如舞蹈、数学、语文等其它的不重要,根本不用学,浪费钱。
13、我喜欢家里的东西越少越好,用的时候再去楼下买;婆婆则认为家里要储备点东西,不然要是突然地震、台风怎么办?
14、我喜欢给孩子们买书和玩具,婆婆则认为书几本够看就好,玩具那么多干吗?
15、我婆婆总是说不会教育孩子(孩子犯了错也不说孩子),而我经常在婆婆不在的时候才慢慢的和孩子说,婆婆就认为我不会教育孩子。有几次我真的被激怒了,当面教育给婆婆看,天,其实并不是真正在教育孩子啦。
估计还有很多,我现在暂时想不起来,想出来的再增加。
总体来说,我特别希望培养孩子们的自主能力,发展他们的内在动力,所以宁可浪费点资源,让孩子们犯点儿错误(包括感冒呀、饿肚子等),多等待他们自己总结出来。也不愿意经常的包办或者很多的管控,其实最重要的是我真的是很讨厌一直盯着别人,这个过程我自己就会先疯掉。而我婆婆则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她真的是可以一遍又一遍的提醒孩子们也不觉得烦呀。
这些年这些冲突不断的在生活里出现,一边是婆婆自己带了几个孩子后实战出来的育儿大法,一边是我经过看书、学习后得出来的所谓的科学育儿方法。很多时候我们谁也不服谁,暗暗的较劲,似乎想要证明谁对谁错。
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再试图去说服对方,而是让两种方式在家里并行。
但有几点是使得这些情况发生了改变的主要原因:
1、理解到不管是哪种方法都是出于爱;
2、父母要承担育儿的主要责任,主要影响也会来源于父母;
3、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世界里,家里的小团体也是社会团体的缩影,孩子要从中学会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况;
4、父母如果信奉新教育法,就多做少说,行大于言,当你的方法有效果后,老一辈也会模仿;
有了这些理解后,开始可以求同存异,毕竟每一代人的生存背景完全不同,所产生的想法也会不同的。
有了这些理解前提后,要经常多和婆婆沟通,以下几个沟通要点很重要:
1、先连接,比如在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时说,我一般会在一起备菜时,或者午后的某个时光等
2、认可对方的付出,比如感谢对方帮忙分担照顾孩子,让自己得以专心的工作,可以出去见一下朋友,可以看一场电影等;其实老人家最在意的是价值感。
3、说说自己的想法,比如说,我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啥啥啥。。。
4、多带婆婆参加一些育儿的学习,比如我以前经常带我婆婆一起去上正面管教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