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层面,
要理解为什么阅读的问题,只有理解的深刻才会激发内在的动机,产生行动。阅读不是简单的学知识,是透过作者读人生,读世界,建三观,这样的意义下,那要怎样阅读。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对话,沟通,思想,思维的无限蔓延碰撞启发,活生生的在你面前,没有一颗敬畏之心怎么能够收到能量呢,尤其经典一类。启发阅读之道的作品有,如《越读者》,《高效阅读法》。经典类如佛经、道德经等等
术的层面,
首推《如何阅读一本书》,书不在多,会读会用,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技术,比如基本的阅读,分析、检视、主题等。这里面,有一种画面,人类共同在探讨的一个点(概念、思想)等,经过后人的不断演化,演绎,产生各种理性,学派,分支,其中心还是要回到一个元,最初的最底层的道。透过这些作品,而不要陷入这些作品,那是一条路径,透过一条条并列,交叉的点,找回到“树”形的主干部分。
器的层面
就是各类工具、表格笔记方法,怎么方面消化书中内容的方式,穷尽其法。
用
就是实践出真知,学以致用,从经验中来,回到经验中去,死读书,读死书,不如不读。读书要怀疑,要保持清醒不断设问,关我屁事,与我何干,我懂了什么,学了什么,能做什么。百无一用是书生,纸上谈兵属于一类。怎么用,有介绍一些读书法的,如RIA拆书帮,与实践相联系。
总结
读书没有各个层次的打通,不解真实意,就在前人的各种假设里转来转去。更高的境界是读人,读事,读智慧,一些牛逼的大神,不是自己写书而是后人编辑,为何?越有智慧越发现自己的无知,所以干脆也别写了。后人愚钝要学啊,就得通过一个途径,什么论语啊、佛经啊、对话集啊,但要记住,那些都不是究竟,能见其人,闻其境最好,不具备也要有透过作品“见”真人的智慧方可得到。罗胖最聪明了,要了解那个领域,找出大神,直接请教对话,把重点告诉我,真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真是写不出来,言语往往太苍白,所以有了心有灵犀,明心见性。
题外 一个大笑话是,我们从小受“听话”的教育的理念用了几十年时间学了一些“知识”产生了一些“理念”,然后又用一辈子时间去纠正所学的错误或者偏见!
启发,对学知的态度——保持敬畏,保持怀疑。知道我是谁?
阅读的最高境界不在读,而在阅,在乎作者与读者间的心灵与思想沟通,旨在高水平的作品,不是泛泛的信息转载。书本所呈现的文字,仅仅是作者思想、内容、主旨、意义的有限表达而已。仅仅是读,只能见文字是什么,通过阅历与思想的碰撞与交流,达到精神层次的共鸣,甚至超越,才是“阅读”真正带给人的内涵。获得一种启发与不同思想之间的流淌,即智慧传递。所以,与其所是阅读,其实是阅人,阅世间百态,阅大千世界,阅宇宙人生!
只见到书及单纯文字上的“作秀”都不是真正意义的理解的阅读所带给我们的巨大价值。亦如“禅宗的不立文字”,是怕听者“着相”而偏离作者所传达深意。但不通过文字,又很难见到真人“大师”,权宜之文字,一定要透过文字。亦如书法艺术,训练“力透纸背”的功力,绝非宣纸上的简单几划。
做主动活力积极的“越读者”,需要内在的知识与学科连通内在智慧不断打通。带着疑问,带着思考,带着探索与感悟,感激与感动,“直指人心”将心比心,若真人现前,指点江山,虚怀若谷,诚敬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