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三招”,轻松搞定“熊孩子”

知乎有个关于“熊孩子”的话题,关注人数高达5万多人。看见众多父母吐槽自家娃是如何“坑爹坑妈”时,我一边觉得好笑,一边又倍感辛酸,因为那些经历我也似曾相识。

家有“熊孩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早上,眼看去幼儿园要迟到了,女儿还在不紧不慢地摆弄玩具。催了几次赶紧穿衣服,可她仍然装作没听见,等着我像往常一样,催得不耐烦了,就会直接动手帮她穿。

晚上,叮嘱完女儿先自己做作业后,我便转身去厨房做饭。1个小时过去,我再一看她的作业本,连一半都没完成,而且边写边玩,还做错了不少。

每当这个时候,身为“老母亲”的我,都有种血气上涌的感觉,一边对孩子“爱拖延”“贪玩”感到生气,一边又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感到挫败。

难道,身为父母的我们,对“熊孩子”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吗?当然不是,《拖延心理学》为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帮助孩子设定小目标,并制定相应奖励。

教孩子把每项任务分解成几个部分,一步一步来,每完成一个部分,就可以休息5-10分钟。

同时,对孩子的努力、创造性和坚持进行奖励,记住最重要的一点:为他完成每个步骤而奖励,不只是为他完成最后一步才奖励。

这样,孩子才不会有畏难情绪,哪怕最后结果不好,但过程已经足够努力。

2.帮助孩子识别时长,建立时间观念。

教孩子认识时间,了解时长,必要的话可以买一个计时器,逐步建立时间概念。先为孩子规定完成某个任务的时间,然后慢慢让孩子学会预测自己完成一件事所需的时间。

这样既能提高孩子规划时间的能力,也能让他有意识地在时限内完成任务。

3.记住这是孩子的事,而不是你的。

作为父母,很容易在孩子“拖延”时,直接上手帮忙,或者表现出失望、愤怒的情绪。事实上,父母应该先做好自我情绪管理,不要用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去要求孩子,也不要把孩子的表现看成是父母价值的体现。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应该学会自己品尝甘甜与苦涩。如果我们决定帮孩子完成某件事,那请用“时间交易”,让孩子通过为父母做些事情,来偿还我们为他付出的时间。

有一个爱拖延的孩子,确实是令每个家长感到头疼和受打击的事。但只要我们学会正确的方法,搞定“熊孩子”也并非难事。

大家学会这些技巧了吗?快去尝试一下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