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朋友圈里的人

/方冷颜

图/方冷颜


大概是27岁以后,发现很多人的朋友圈,似乎慢慢不见了……

27岁像一个分水岭。

大学毕业后工作的那波人,似乎慢慢变得白热化了。对于生活的新鲜感已经开始退化,渐渐的变得沉淀。

读研结束后正要迈入工作的那波人,似乎在读研期间已经耗尽了气血,也不再那么生龙活虎了。

朋友圈似乎从分享生活的领域,渐渐变成了各种代购推销还有商人的领地。

那些消失在朋友圈的人都去哪里了?


1

/1.去忙着生活。/

先说小A。

毕业两年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然后结婚照铺天盖地的在朋友圈出现过,再然后没多久就怀孕了。再然后生了孩子,再然后屈指可数的晒过几次娃。

再然后就只剩仅三天可见那一行小字了。

再就没有然后了。

前段时间我们刚好有个契机聊了两句。

我好奇她在做什么。

她一脸平淡的说带娃。

她原话的意思大概是,除了工作,带娃已经耗尽了她所有空余的时间。尤其是经济下行的现如今,娃的开销远远超过了工资的收入。

个人时间被不断压缩的过程中,柴米油盐需要发愁,娃的一切开销都是超前性消费。

确实,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下,发朋友圈早已成为了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

我原本还想和她多寒暄几句,结果一旁的娃一个劲的叫妈妈,小A无奈,只能带着娃先离开。

在时间这把双刃剑下,好似总是推着人们向前走,走着走着,就进入了生活的涡流。


2

/2.怕被说道。/

小B是个精神小妹,喜欢到处玩到处吃美食。以前也很喜欢发朋友圈,任何一件让她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都必须在朋友圈有印记。

不为别的,只为单纯的分享。

小B工作之后,就开始慢慢不发朋友圈了。

后来有次聚会,我刚好和小B坐在一起。聚会之余两人闲聊。

小B说,不是不发朋友圈,而是不敢发。

我疑惑,小B解释。

发出去旅游的照片,同事嚼舌根说她精神头真好,看来还是工作不饱和。发美食的照片,就会被说食堂的饭都满足不了她。

发点自己做的菜,又会被说好贤惠,特别适合结婚。发点买了东西的照片,又会被说真有钱。

总之不管发什么,似乎都有被攻击的地方。

于是久而久之,就不发了。不发朋友圈之后,似乎整个世界都清净了不少。

自己想玩就玩,想吃美食就吃,再也不用被指指点点了。

她说,“怎么说呢?上班么,一些人很闲,整天就盯着别人想刨根问底点什么,以便无差别轰击。我们单位还有那种根据别人阳台角度推测人家住哪个小区的人,真的是很可怕!”

工作化的朋友圈,像一个圈养动物的牢笼,根本没有任何自由可言。于是很多人便索性不发了。

也有人为了能生活清净,干脆专门注册个生活微信,企图把工作和生活分开。

明明生活是自己的,却要被长舌妇说三道四。


3

/3.还不足以发出来。/

小C一直是很努力的人。但是他几乎不发朋友圈。

从2017年到现在,他的朋友圈也只有三条。

一次是拿到了大厂的offer。一次是结婚。一次是当了父亲。

小C不发朋友圈的原因也很简单。

他觉得自己的成就似乎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也达不到发朋友圈的地步。

再说了,不是有人说人缺什么就会发什么嘛!

小C说他缺的还蛮多的,一个朋友圈根本发不过来。

当然,他是在开玩笑啦!

但是他似乎也描述出了一种原因。

明明是和自己相关的事情,但是发一条动态却会引起别人的各种解读,属实会让人不怎么舒服。

但是呢,没有发朋友圈的这些日子里,小C也过得很棒。

他是那波认识的人里最早买房的,最早有车的,最早换新车的,最早月收入过万的,最早升职的……

似乎也是,最谦虚的那一个。

低调的生活,高调的做自己。


4

如果,朋友圈能单纯一点。

会不会更好一些?

但其实,朋友圈也映射着一个人的一生……

20岁以前,单纯的朋友,单纯的圈子,纯粹的分享。

20岁以后,还保持着好奇,保持着憧憬,保持着新鲜感。

30岁左右,开始在复杂的圈子里摸爬滚打,开始认识形形色色的人,开始见识世界的多面性,开始了解人性的多边形。

从热情到淡然,从好奇到平静,从横冲直撞到稳步前行……

又是谁的一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