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人继续收集和整理碎片式用户画像,并选择验证。数量不限
2.得到30条,实际情况与自己想象有偏差,或者突破了自己认知和想象的客观总结。包括,原来富人这么想的,原来老爷爷也有一辈子单身的,等等
场景一:
周末一大早的寝室室友都还没有起床,对面寝室的同学来敲门,
属性
男,20岁左右,平时喜欢打游戏,喜欢成群结伴地做某些事情
行为
踮起脚尖,透过窗户四处张望,还不时回头与自己的室友嘀咕着什么,脸上洋溢着笑容
心理活动猜测
1. 看看大家都起床了没
2.如果有的话,大家一起出去吃饭
3.果然三个人还没有起床,还有一只可以一起出去吃饭
验证
开门之后果然是叫我出去吃早餐,聊过之后,说是不是大家昨晚玩的太嗨了,确认正确
场景二:
晚上的公交车站,很多人在站台等待着末班车。一男子前后踱步,表情很紧张。
属性
男,35岁左右,软件园上班,着工作装,拎着男士皮包,戴款手表
行为
不时在原地踱步,望向路的远方,嘴上叹着气,一会儿掏出手机打电话
心理活动猜测
1. 末班车到了么
2.家里人很着急,我得抓紧啊
3.这班车已经等了二十多分钟了,还是给家里打个电话吧
验证
能听到男子不时提到女儿,是女儿过生日,一直没有回家老婆着急了。
场景三:
晚上十点多的麦当劳店,一男子独自坐在靠近窗户的位置上,桌子上放着一杯可乐,戴着耳机看窗外,全然不顾周围人的热闹
属性
男,20岁左右,衣着整洁,眉清目秀,应该是大学生,有背包
行为
单手托腮,揉眉毛,会苦笑,背包里拿出来一个小物件把玩着
猜测
1. 约了很重要的人,提前到
2. 只是一个人出来放松下,回忆某些事情
验证
一直没有第二个人出现,男子之后也平静离开了。
场景四:
学校里的马路,女子麻烦行人问路
属性
女,20岁左右,淡妆,高跟鞋,声音很纤细有温度,笑起来也没有牵强的感觉。左手提着一个文件夹。
行为
很礼貌地叫停了行人,询问具体的地点,逐步确定信息,不时用手比划着方向。在离开的时候还转身点头感谢那位路人。
猜测
1. 去听宣讲会,找工作的学姐吧
2. 出席或者主持活动之类的,不是本校的
突破自己认知的30条总结
1. 对于教育,老师其实是有认知局限的,比如单纯认为手机严重影响了教学,却不承认移动设备对教学的巨大便利。
2. 学习本身就是一件迭代的事情,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大V,最近和菜头的一篇文章,否定了曾经自己的一个观点。所以观点不能盲信盲从,而要带着自己的质疑去实践。
3. 以前一直以为同性恋群体是孤立的,但最近台湾承认合法化,以及了解到一款叫做Blued的同性社区软件,才知道同性恋群体的数量庞大以及彼此沟通欲望之强。
4.从前一直听闻鸡汤,就觉得没有营养。今天看到的一句话是:鸡汤式一种更高层次的抽象理论,鸡汤的错误在于理论空泛,而没有具体说明可执行的建议。
5.一原来这真的是每个人都可以写书的时代,出版的流程很标准化,编辑的责任也不只是改版校对等。对不了解的行业和职业认知都有局限性的。
6. 不是所有的老年人离这个科技感十足的时代很远,昨晚看到两位老人到影院看电影,和他们聊得过程中,他们很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完全可以多姿多彩些。
7.关于拖延症,一直以为是件不好的习惯。《拖拉一带你也不妨》一书中介绍了利用自己的拖延心理高效完成工作的理论。我们习惯将一个名词的意向标准化,直至非常局限,而实际上做事方法的组合形式千差万别,不会有一种是起决定意义的。
8.一个女生打扮地很漂亮不一定是出门约会,有可能她就是待在家里。这给我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周末,这妆是给自己化的。
9. 任何事情的两个极端都是不对的,比如做事不经思考就去问别人,另一个极端是自圆其说。
10. 国企的员工大多思维固化严重,而我最近接触的一个让我觉得思维开放的、有洞察。所以人以群分这件事情不能简单从职业来看,也可以看他工作之外的生活习惯。
11. 不会有绝对理性的人,通常我们看到的其实是极致克制自己感性思维的人。但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感,需要某个出口释放出来。
12.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可能与内心想法是截然相反的,比如在公众场合大声说话的人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体现,其实需要借此获得关注和存在感。
13. 人都是有惰性的,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放弃思考的权利。比如面对选择时的无力逃避,随着生活顺水推舟,接受生活的摆布。碌碌无为却安慰自己平凡可贵,说的大抵如此吧。
14.很多人自诩道德主义者,他们乐于在人群中鞭挞社会的不公。但当自己成为其中的受益者时,就不发声了。实际上就是功利主义者。
15.虽然我们是待在一个世界,但每个人眼中的世界还是不一样的。所以当我们对同一件事情价值的界定也会不一样,总会觉得别人做些没有价值的事情,人家反过来也是这么想的吧。
16.之前听说过六度空间理论,但只有当我偶然验证的时候,才会真正感叹世界的奥妙之处。
17.有时候和某些人聊天,其实双方都明白对方的目的,但是非要把话绕着说出来,这样很累。因为我们担心某些礼仪上的缺失会造成人际关系的困扰,而实际上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社会,追求效率最大化才是人人都要习惯且默契的事情。
18.任何有效的交流应该是建立在至少同一纬度认知水平基础之上的,否则都是对牛弹琴。这对人提出的一种能力,就是如何用对方习惯的方式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说出来。
19.很多人不愿意去接受变化,于是将自己主动关在一个闭塞的环境中,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懦弱的表现。周边可变的因素足够少,才会有对生活的掌控感。
20.都说小孩子调皮不懂事,但他们口中说出的话也值得成人们思考的,或许他们看到了我们所看不到的。比如恋人们为什么要牵手?——害怕戒指掉下来吧,那些东西很贵的。
21.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
22.我们不见得会做自己认为正确的决定,而是做会让自己满足的决定,因为我们厌恶损失,试图追求确定性。
23.什么熬夜看书到天亮,连续几天睡几小时人难免有天生自怜的情绪,时刻保持庆幸才能看清楚真正的价值在哪里。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勤奋和努力的理解,清一色地来自于学校。看到那些最能拼命看书做题的人。但这种勤奋的付出太纯粹了,和结果之间的联系鲜明而直接。但生活中很多事情在自己没做到一定程度之前,是完全不会有反馈的,而是以一种渐变波动的形式向前发展,在未来的某一天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24.我在与已经工作的人接触过程中发现,他们是缺乏自己思考问题的习惯,或者说检索信息的能力,这与他们的职业相关,单一操作执行类的工作没有变化,人天然有懒惰的惯性。
25.99%的女生,加好友之后会翻你的朋友圈,经验证细思极恐。且男生的优越感一旦蔓延起来,在女生眼里真的是又蠢又low。
26.积累非常重要,因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别太在意价格波动,专注提升价值就好。你的最终位置上限就是自己的能力
27.和职场人士聊天的一点心得:清楚了解自己的优势,学会置换资源,明白哪些是自己应得的。
28.普遍的学生思维是线性思维,认为只要具备某些因素,就必然导致结果的发生。
29.在和朋友的交流过程中更,中国家长父母的“我一切是为了你好”的逻辑,很多时候是内在自我的投射。以自我的感受取代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让孩子沿着他们认为正确的道路走,实现他们内心真正渴求的愿望,也许未来会逐渐消亡。
30.警惕自己的思维范式,对所有事物、人群的认知都是有局限,待修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