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游子】读书有毒,请谨慎

在《罗辑思维》、《樊登读书会》等社群的蛊惑下,阅读变成全民狂欢,不晒读书,都不好意思发朋友圈了。

假若将读书视为有上进心、有思想,这些人是多么没上进心、没思想啊!

前两天,我在朋友圈发了这么一段话:读书不值得炫耀,很有可能是毒药。它会让你无意识失去自我,还高兴学到不少知识。分享一个例子:马云读《道德经》,兴奋说:这哪是我读老子,明明是老子读我啊!喜欢阅读的朋友,可以感受下这句话。

发出后,获得不少朋友的赞同。为以下目的阅读的朋友,千斤重鼎从空降落,告诉你:读书有毒,请谨慎。

1、为获得价值感而读书

在学校、工作、家庭中不如意的人,一头扎进书海里,欺骗自己:在我读书,周围的朋友就会认可我是有价值的人。

这是用读书来逃避生活。在书海中,你可以任意驰骋,掩耳盗铃,貌似生活中的不如意会因为阅读而自发地消失。

没错,读书会让你产生价值感,但这种价值观然如眼前的气泡,一针便可捅破。

读书有毒,请谨慎。

2、为寻找方法论而读书。

罗辑思维平台上,各类干货书籍琳琅满目,眼花缭乱。在我朋友圈中,每天都有人晒罗辑思维推荐的书目。看得多了,让我恶心至极,就像吃饭用手机看视频,忽然出现晕车的放大图像,差点就要呕吐。

这些人以阅读干货异常骄傲,貌似阅读这些书,就会轻而易举、快马加鞭成功似的。

所谓成功人士通过视频、文字分享成功的路径,焦躁不安的人一窝蜂地喉咙吞枣。

在我的阅读史上,有一段时间特别迷恋欧美书籍,它们以方法论、逻辑分析著称。我热情满满地阅读,但我总感觉书中的内容与内心存在不可言说的隔阂。

待我按照书中的方法论行动时,总会感觉某种束缚,不自然。

随着我的心境的成长,我忽然理解了《道德经》首句:道可道,非常道。

每个人都像一棵树,成长是天性。有一棵小树仰视大树的巍峨,想模仿它的方法生长时,就造成了限制,长歪是必然的。大树让小树按照自己的方法成长时,大树是不值得学习的。

前些天,我分为两次,把读过的30本书扔掉了。少读,精读,反复读,是我读书的指导方针。

我跟一个朋友聊天,他说想学习演讲,准备阅读演讲技巧书籍。我对他说:不需要阅读,你喜欢演讲,就直接开讲就是了。在你演讲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反思学习,让自己的演讲水平更高。遇到演讲困惑时,再阅读演讲书籍,那时你会感觉:书在读我啊!

一棵树有完整的自我,跟随灵性自我的引导,成长是自然。

读书有毒,请谨慎。

3、为获取思想而读书。

读书可以增加思想,这一点无需质疑。但是,读书也可以限制你的思想。

从别人的思想灌入脑中,好像自己就获得了思想。

思想如何产生?当你投入持续做喜欢的事情,你的心与这件事产生深深的链接,这种链接是心的感受。对感受的提炼,就是思想。

这时,带着自己的思想与书中的思想对话时,你的思想会更深刻提纯。

相反,当你一股脑吸收别人的思想时,就对自我天然成长造成了束缚。如果你沉迷不悟,会让你失去自我。

读书有毒,请谨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鞭炮声此起彼伏,绚烂的礼花点满了整个夜空,而我,就在这喜庆欢腾之除夕夜过完了自己25岁的生日,感慨良多却又无从说起...
    逆戟鲸阅读 167评论 0 0
  • 笑由无心生,只为生此时。 慢慢的不知为何走到时间的另一页,静静的看透了人生的另一篇。 有心、有梦、有笑,有你、有我...
    文文生乐阅读 161评论 0 1
  • 写了很多人的人生也阅了太多人间冷暖,终于……想给自己写点东西了…… 哎!一时提笔想说却说不出,想写又写...
    白芸茹阅读 1,085评论 9 3
  • Iaml阅读 18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