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的《过零丁洋》(文天祥)

        广东省是中国的南大门,处在南海航运枢纽位置上。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凭借着它沿海的地理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引进西方经济、文化、科技的窗口,而地处珠江入海口的粤港澳大湾区,是当之无愧的改革开放的荣耀之地。然而也正是珠江入海口的这一片海域,也见证了中国历史上两段十分屈辱的历史,一是由鸦片战争而开启的中国近代屈辱史,二是惨烈的崖山海战所代表的南宋覆亡史。本期分享让我们通过《过零丁洋》来了解南宋末年的那一段历史和以浩然正气彪炳史册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

附:“诗书优游”诗词频道主播百合新年度频道介绍

“诗书优游”平台、频道和主播介绍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辑

朗读和吟诵的音频

仄起式七律·文天祥《过零丁洋》

        朗读、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好办法哦!在吟诵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所读的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同时切实感受诗词的美。

        图中入声字是用一个小红点表示的,这个小红点藏在每一个入声字的右下角。你可以锻炼自己当侦探的本领,看看是否能很快找到。找到所有的入声字以后,就可以玩“标平仄”这个游戏:在所有的平声也就是的一声和二声上面画一横,这个符号表示平,不过千万要注意,有些一声或二声的字实际上是入声字,要标成仄声哦!然后在所有的仄声也就是三声、四声和入声上面画一竖,这个符号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会标也没关系,可以对着我分享的图片找到每一个表示平仄的符号,照着标在你的诗上就可以了。不过,我非常推荐你们自己挑战一下,然后再与图片对照。

赏析文本

        “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州”,这是我上一期分享中为大家介绍的潮州韩文公祠的对联。潮州人民崇敬韩愈是因为他使“儒风开海峤”,“海峤”这个词道出了广东省沿海的地理特征。

        我们现在的人都知道,广东省是中国的南大门,处在南海航运枢纽位置上。早在汉代,徐闻古港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正式翻开了中西方国与国之间海上交流史的第一页。到了清代,广东的省会城市广州又成为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更是凭借着它沿海的地理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引进西方经济、文化、科技的窗口。自1989年起,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居全国第一位,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8,其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一。尤其是地处珠江入海口的粤港澳大湾区,经由广东省珠三角九个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联手打造,更是成为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并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改革开放的荣耀之地。然而也正是珠江入海口的这一片海域,也见证了中国历史上两段十分屈辱的历史。

        广东省内水系众多,其中珠江是最大的河流。这个珠江指的是广义的珠江,是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汇聚而成的复合水系,一般以西江上源为源头,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个省(区)和越南的北部,从而形成支流众多、水道纷纭的特征,并在下游三角洲漫流成网河区。珠江全长2320千米,年径流量3300多亿立方米,流域面积453690平方公里狭义的珠江指的是广州到入海口96公里长的一段水道,因为它流经著名的海珠岛(石)而得名,还有个更狭义的珠江,指的是珠江支流在广州西北方的“三水”汇合后,由北向南,又从西到东流经广州市区的那一小段河道。因此有时候珠江也会被用来代指广东省或者广州市。广义的珠江经由分布在广东省境内6个市县的虎门、蕉门、洪奇门(沥)、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八大口门流入南海。

        听到珠江八大入海口门中的“虎门”这个地名,估计大家都会想到我在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那一期里讲到过的在虎门销烟,以及之后因英国人发动鸦片战争而开启的中国近代屈辱史。这一片海域见证的另一段屈辱史则和珠江八大入海口门中的“崖门”以及这一片海域的名字伶仃洋/零丁洋联系在一起。相信听到“零丁洋”这个地名,大家一定会想到我本期要分享的主题诗——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在地图上看,珠江如同一条血管一样蜿蜒流向南方,在其汇入南海的入海口处形成一片喇叭形的水域,顶端是东莞市,东西分别是香港和澳门,而三者之间的区域在八百年前就被称为“零丁洋”,即现在地图上标注的“伶仃洋”。这片水域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洋上架设有虎门大桥,直通东莞虎门和广州南沙,而横跨这片海域的港珠澳大桥则成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以及体现中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的交通大动脉。这里曾是南中国大门上的一道防线,南沙及东莞等地仍有抗击外来侵略者所修建的炮台遗址。鸦片战争前,伶仃洋和伶仃岛曾被英美侵略者的鸦片贩子用趸船和快艇强占,成为对我国进行鸦片走私的跳板,也因此它既又见证了振奋人心的虎门销烟,又见证了悲壮屈辱的虎门炮台的硝烟。而在南宋末年,这片海域却充斥着宋人的血泪和无奈。从中原到广东,宋朝军民被蒙元大军一路追逐,自北至南的千里疆土已无赵氏皇族的立锥之地,即便已经逃到天涯海角,蒙古人依旧不愿意放过他们。1279年,也正是在这片海域发生了比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虎门之战更加惨烈的崖山海战,战争的结果是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正是在这场海战中,“宋末三杰”中的张世杰突围后忽遇飓风战船倾覆溺亡,陆秀夫则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而给我们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则被元人的军队囚禁在战船上观战,他眼睁睁地看着宋军的惨败,看着十万军民跳海殉国,看着南宋的残余势力彻底灭亡而无能为力。而且,正是在这次大战之前,俘虏了他的元军统帅张弘范还要求他给张世杰写劝降信,文天祥断然拒绝了,并写下了这首震铄古今的《过零丁洋》交给了张弘范。文天祥为什么会在崖山海战前以俘虏的身份“过零丁洋”?元军统帅张弘范为什么会要求他给张世杰写劝降信?他为什么会在“零丁洋里叹零丁”?“过零丁洋”之后他又去了哪里?这就需要我们来了解一下文天祥的生平了。

        文天祥原名文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于南宋端平三年出生在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据《宋史·文天祥传》记载,文天祥“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在孩提时,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乡贤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谥号都有“忠”字,便心向往之,欣慕不已,说道:“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

        在诗词游江西的时候,我曾经为大家介绍过,文天祥的家乡吉安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名士荟萃,文风极盛,有“文章节义之邦”、“状元之乡”、“才子之乡”等众多美誉,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金庐陵”而著称于世,文天祥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他不仅考中了进士,更是高中状元。宝祐四年,二十一岁的文天祥参加殿试,在集英殿答对论策。当时宋理宗在位日久,倦怠政事,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当场不打草稿,一气呵成,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多字。宋理宗览后惊叹文天祥是天下奇才,龙颜大悦,钦点其为状元,还叹其“天祥”之名佳,说了句“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由此成为状元的文天祥改字为宋瑞。

        中状元后不久,因父亲去世,文天祥回家守丧。守孝三年期满后,文天祥开始踏入仕途。此时正是国家危亡的多事之秋,蒙古军队兵分三路发动全面进攻。南宋朝政却被丁大全、贾似道等奸臣把持,国势衰败,文天祥并没有得到重用。

        开庆元年九月,忽必烈率中路蒙军包围了鄂州。如果蒙军顺长江而下,临安就会处在危险之中,宋理宗和满朝文武百官惊慌失措。理宗宠信的内侍宦官董宋臣提出放弃临安,迁都去福建四明逃避战祸,宋理宗同意了,朝中也无人敢提反对意见。文天祥认为这是动摇军心之举,随即上了一道奏章,要求杀掉误国的董宋臣。可是昏庸的宋理宗不仅不加采纳,反而因此疏远文天祥,于是文天祥愤然请求辞职回乡。后来文天祥虽然又被朝廷召回,但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个性导致他的仕途一直不顺。他做过刑部郎官,出任过瑞州知州,在被召回临安任职军器监时,又因为起草的诏书中讥讽贾似道,得罪了这个奸相而被罢官,文天祥索性回到家乡过起了隐居生活。

        三年后他再度被朝廷起用,到湖南任提刑官,一年后又被调往江西赣州任知州,期间他“谏诤有风烈,治郡持节,廉明有威”。

        咸淳九年,荆楚战略要地襄樊被元军占领,第二年武昌陷落,接着沿江一线的黄冈、蕲州、九江和安庆的守将相继投降,只剩下郢州的张世杰在坚守。元军沿江东下,直逼临安。德祐二年,安徽铜陵丁家洲之战,南宋七万精兵被元军击溃,贾似道乘船逃往扬州。南宋朝廷风雨飘摇,急忙下诏书要求天下将领率兵勤王救驾。文天祥捧着诏书流涕哭泣,派陈继周率郡里的志士,同时联络溪峒蛮;派方兴召集吉州的士兵,各方英雄豪杰群起响应,聚集兵众万人。宋廷得知此事,命文天祥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抚使的身份率军入卫京师临安府。他的朋友制止他说:“现在元兵分三路南下进攻,攻破京畿,进迫内地,你以乌合之众万余人赴京入卫,这与驱赶群羊同猛虎相斗没有什么差别。”文天祥答道:“我也知道是这么回事。但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竟没有一人一骑入卫,我为此深感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要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将会有听说此事后而奋起的。能伸大义于天下其谋划就能够得到响应,响应的人多了大事就有可能成就,如果能这样的话,江山社稷就还可以保全。”

        文天祥性格豁达豪放,平生衣食丰厚,声伎满堂。到这时,他于痛心疾首中贬抑自己,把家里的资产全部变卖了作为军费。每当与宾客、僚属谈到国家时事,他就痛哭流涕,并下决心为国事万死不辞。

        文天祥排除种种质疑和阻扰领兵来到临安,屯兵西湖边。此时元军统帅伯颜已经率军渡过长江,分兵三路攻向临安。右丞相陈宜中派文天祥带着义军去苏州防守。元军从建康出发直取临安北面的独松关,文天祥又奉命退守独松关。可是刚离开苏州,独松关已经失守,再想回到苏州驻守,苏州也失守了,文天祥只好退回临安。

        元军已经离临安只有30里了,朝廷一片惊慌,左丞相留梦炎等一些贪生怕死的大臣都溜走了。皇太后与右丞相陈宜中急忙派出官员带着国玺和投降书去元军营中求和。元军统帅伯颜指名要求南宋的丞相亲自去谈判。陈宜中害怕被元军扣下,不敢去元营,竟然私自偷偷地逃往温州。而张世杰因为不愿投降,一气之下带兵乘船去了定海。谢太后无奈,只好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去元军大营谈判。文天祥带着大臣吴坚和贾余庆到了元营,根本不提投降之事,而是痛斥元军的侵略,表达了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伯颜见无法让文天祥屈服,于是让其他使者先回临安,将文天祥扣留了下来并押解他北上。

        谢太后听了回到临安的吴坚等人的回奏,依然执意投降。她随即改任贾余庆为右丞相再去元营求降。1276年,元军进入临安,谢太后抱着五岁的宋恭帝赵显出城向元军投降,随后被掳往元朝大都。

        文天祥在被押送乘船北上路过镇江的时候,与随从杜浒等人乘夜伺机逃出元营,来到北固山下的长江边,乘船过江逃往真州。真州守将苗再成听说文丞相到来十分高兴,将文天祥一行迎入城内。两人共商抗元大计,策划联络江淮南宋兵马攻打建康和镇江的元军。

        文天祥没有到的时候,扬州有逃跑归来的士兵说:“朝廷秘密派遣一丞相进入真州劝说投降来了。”两淮安抚制置使李庭芝信以为真,令苗再成迅速杀掉文天祥。苗再成相信文天祥的忠义,不忍心杀他,但又不敢违抗命令,于是将文天祥骗出城外,把制司的文书给他看,并把他关在门外。好久以后,又派两批人分别去窥测证实文天祥是否是来劝降的,如果是劝降的就杀了他。两批人分别与文天祥谈话后,证实其忠义,都不忍心杀他,于是派士兵二十人沿路护送他至扬州。四更鼓响时文天祥一行抵达城下,又听等候开城门的人说制置司下令严密防备并通缉自己,文天祥与随从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不得已北上高邮寻求落脚处。当精疲力竭的文天祥一行路过一个积满马粪的土围准备和衣而卧休息时,忽然有大队元军骑兵奔驰而来,众人屏住呼吸,紧贴墙根,唯恐被元军发现。正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忽然风雨大作,元骑离去,方才躲过一劫。

        在高邮城下,文天祥依然受到防备不得进入。只好雇船东去,经泰州换船到达通州,由长江口沙洲入海,从海上到达浙江沿海的椒江,辗转来到温州。一路上颠沛流离,险象环生,历尽千辛万苦。

        在温州,文天祥听说张世杰、陆秀夫和陈宜中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即位。他非常振奋,感到大宋仍有恢复的希望,决定马上赶往福州效力。

        文天祥被新的南宋朝廷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他向左丞相陈宜中建议从海路进攻元军,收复两浙地区,却遭到陈宜中的排挤和反对。见此情形,文天祥坚决辞去右丞相,自愿以枢密使身份到福建南平建立都督府,在东南一带招募义军,抗击南下的元军。

        第二年,文天祥率领招募来的义军移师福建汀州,曾一度收复了广东梅州。进军江西后,在赣南的于都大败元军。此后收复了赣州和吉安两地的十余座县城,一时间人心大振,江西各地抗元武装纷纷响应。

        就在这时,元军攻打福州,知府王刚升开城投降。之前在临安不告而去的左丞相陈宜中再次逃之夭夭。张世杰和陆秀夫等人护送宋端宗赵昰一行乘船从海上逃奔广东。元军则开始调遣主力进攻文天祥所部宋军。文天祥设在兴国的大营遭到元军左副都元帅李恒的袭击,由于双方实力悬殊,文天祥寡不敌众向吉安败退。元军一路追击至空坑,宋军损失惨重,猛将巩信等人战死,大批将士被俘。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和两个女儿也被元军抓走了。招讨使赵时赏在被元军捉到时假称姓文,骗过了元军,文天祥因此得以逃脱,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祥兴元年春末,宋端宗赵昰在湛江硇洲岛病死,陆秀夫和张世杰等人再拥立6岁的卫王赵昺即位,并将南宋朝廷迁到新会南边50多里珠江口的崖山。

        八月,文天祥军中瘟疫又流行,损失士卒数百人,文天祥的母亲曾氏同他唯一的儿子文道生都病死了。十一月,文天祥率军经循州、惠州移师广东潮州,意图凭借山海之险驻守,屯粮招兵,寻机再起。十二月,潮州盗贼陈懿暗中勾结元军元帅张弘范,引导元军逼攻潮阳,文天祥被迫率部转移到海丰北边的五坡岭。一天,文天祥正在吃饭,突然受到元军袭击,猝不及防中他和众多将士都被俘虏了。文天祥马上吞食了备好的龙脑自杀,却侥幸未死。

        被押至潮州见张弘范时,文天祥坚决不肯行跪拜之礼。张弘范将他囚禁在船上带到崖山,他正是在这个时候经过了零丁洋。张弘范一再逼迫文天祥修书招降张世杰等,均被文天祥拒绝。为了表明自己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文天祥挥笔写下了这首《过零丁洋》诗,交给张弘范,以诗明志。其跋曰:“上元日,张元帅令李元帅过船,请作书招谕张少保投拜。遂与之言:‘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书此诗遗之。李不能强,持诗以达张。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其诗曰: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的首联通行的注释说“遭逢”指的是遇到朝廷选拔;“一经”指的是古代科举考试考生要选考一种经书,“起一经”就是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而入仕途。但这种说法和史书记载的宋代科举考试的情形不符,所以我个人倾向于认为这里的“一经”是用“经者,常道也”之意来代指儒家核心的道德伦理即三纲五常和仁义忠信。“干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落落”通行版本作“寥落”,是纷纷、杂乱的样子,“干戈落落”意即“战火频仍”。“四周星”就是四年,文天祥从德祐元年正月起兵抗元至被俘恰是四年。文天祥《指南后录》卷之三《壬午》诗序云:“丙子上已前二日,予至真州,今俯仰六周星矣……”从丙子上巳至壬午元日刚好六周年,其中的“周星”也是一样的用法。“风抛絮”通行版本作“风飘絮”,“身世飘摇”通行版本作“身世浮沉”;“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为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极为险恶;“零丁”就是孤苦无依的样子;“丹心”就是红心,比喻忠心;“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这里特指史册。这首诗翻译成白话大致就是:回想我为了国家社稷和伦理纲常起兵抗元以来历尽千辛万苦,其间战火频仍,算来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国家山河已破碎,似被那狂风抛掷的柳絮,而自己的身世则如那被骤雨击打而飘摇无根的浮萍。去年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如今我身陷元虏在这零丁洋里自叹孤苦无依。人生自古以来终不免一死!我愿能留下一颗为国尽忠的赤诚丹心,照亮那斑斑青史。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明志诗,饱含诗人沉痛悲凉的深沉情感,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和遭遇的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伟岸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全诗的意境有如在残阳雄关折戟沉沙的背景上,于一阵阵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的苍凉氛围中,有黄钟大吕之声动地而来,壮烈而辉煌,震铄古今。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拈出“入世”和“勤王”这一既关个人出处,又关国家危亡的大事,自叙抗元以来的遭遇,思今忆昔,高度概括了自己被俘前所经历的“辛苦遭逢”。当一个人积极从事的事业遭到巨大挫折,并即将走到人生终点的时候,自然会对生平自我作一总结。文天祥想到自己之所以在世人都认为国家形势不可为的情况下毁家纾难,起兵抗元,为的是读圣贤书所学“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以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从时间说,文天祥于德祐元年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被俘,恰好四个年头。唐宋时期,一个读书人要想替国家做一番事业必须要入仕为官,而要入仕为官就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经者,常道也”,文天祥自幼跟随父亲和老师所读圣贤书所谆谆教导读书人的就是伦理纲常,就是治国安邦,就是仁义忠信。虽然当时士大夫大都把读书作为追求功名利禄的手段,“心术既坏于未仕之前,则气节可想于既仕之后”,因此入仕为官者大都“奔竞于势要之路……趋附于权贵之门……牛维马絷,狗苟蝇营,患得患失,无所不至”“其能卓然自拔于流俗者,几何人哉?”《宋史》记载,谢太后下勤王诏后,响应的人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而那些居高位享厚禄的高官则纷纷投降或逃走,正如文天祥在策论里所言。但文天祥一生言行一致,最讲气节,最无患得患失之心,因而卓然自拔于流俗,于大厦将倾之时毅然倾尽全力举兵抗元。四年转战,尽管他率部力战,但终因“朝廷姑息牵制之意多,而奋发刚断之义少”,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虽艰苦卓绝,然屡屡失利,最终官兵星散,自己竟被元人擒获。这两句诗在对自身遭遇的叙述中透露出自己的志向:自己是为大义而战,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同时又流露出独木难支、大厦将倾的凄凉,为接下来的诗句奠定了悲壮的基调。

        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紧承首联,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铺叙。这是对起兵四年结果的描绘,这是一幅令人痛心疾首的画图,山河破碎,已经无可收拾,恰如柳絮般被狂风抛掷;亡国孤臣,身世飘摇无着,正如无根的浮萍被骤雨击打。诗人在“絮”上著“风抛”,在“萍”上加“雨打”,国家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个人身世的极度凄苦就更加深了一层。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㬎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昰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六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抛絮”,极其的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而这时文天祥自己妻妾被囚,母亲和唯一的儿子丧亡,正如水上浮萍无依无附,凄凉哀恸。诗人以对现实概括而形象的描写,极深切地表达了内心的沉痛。文天祥奋战四年,屡冒锋镝,备尝艰险,唯望“中兴奋王业,日月光重宣”,但事与愿违,理想全然落空,最后竟是这样的结果。国势已无可挽回,对一个怀抱天下的爱国志士来说,再没有比这更悲哀、更沉痛的了,所以才写出了这一催人泪下的诗句。此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象鲜明,感情深挚,读之使人怆然!

        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从颔联的“破碎”与“飘摇”生发开来,由远及近,继而说到如今的经历,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前面讲到,景炎二年,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汀州。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恐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昔日将士同仇敌忾协力抗元的情景已不复存在了,自己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怎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诗人拈出两件最令人痛心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自己因国家覆灭和自己遭遇被俘,再也不能为挽狂澜于既倒而尽力的痛苦心灵。这里诗人用“惶恐滩”和“零丁洋”这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同时又运用这两个地名来表现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以上六句,诗人把家国之恨和自身遭逢的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而尾联却笔势一转,忽然宕进一笔,收束全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联气势磅礴、情绪高亢,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表现出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诗人决心以死殉国,但是诗人的死亡意识并不是凄楚哀伤的,而是从容壮烈的。由此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和豪壮。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我愿为国家慷慨赴死,只要能留得这一颗忠君爱国的赤诚忠心,照耀史册。一个“照”字,显示了诗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的伟岸人格。至此,一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爱国志士与诗人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这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明朝诗评家谢榛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结语,正是这样有如撞钟,绕梁不绝的清音,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其浩然正气气贯长虹,成就了这一曲动天地、泣鬼神千古不朽的壮歌。

        这首诗之所以有这么强的感染力,除了艺术手法高妙以外,更重要的是因为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融为一体,因此才能留下这一千秋绝唱,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在写作这首诗时,文天祥深知此时大厦已倾,狂澜既倒。如果说当年辗转长淮间尚怀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信心,因而决计“壮心万折誓东归”,那么今天则唯有这胸中的一腔正气可以“凛然万古存”,因此唯有一死以报国了。这首诗中所体现的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在文天祥的思想上是有充分准备和极其坚定的,决非一时的慷慨激昂,故作豪语。从起兵抗元那天起,他就把“死固付之度外矣”;当他面斥元军统帅伯颜时,就堂堂正正地表示“吾南朝状元宰相,但欠一死报国,刀锯鼎镬,非所惧也”;在辗转长淮间最危险的时刻,也曾说:“自古皆有死,义不污腥羶。求仁而得仁,宁怨沟壑填!”而这次被俘后,文天祥更准备以行动实践这一豪言壮语。他在被押往元大都的路上绝食八日,但求一死,然而也许是上天垂怜,他这次自尽仍然没死成,于是他决定活下去,以自己坚定不屈的意志与元朝对抗,让征服者知道还有他们征服不了的东西,那就是一个读圣贤书的仁人志士不屈的精神和气节。

        元世祖忽必烈因为敬重文天祥,表现得很大度,他下令以上宾之礼接待文天祥,希望这位给南宋尽忠到最后一刻的义士能回心转意。因此被押送到元大都以后,文天祥被送到陈设奢豪的馆舍,侍员殷勤服侍他,但文天祥不愿意住在投降官员居住的馆舍,他没有入睡,坐等天亮,于是被移送兵马司,令士卒监守。

        忽必烈先是派出同为南宋状元宰相的降臣留梦炎的去做说客,文天祥以“你有何面目去见江东父老”相对;忽必烈又派已经投降被降封为瀛国公的南宋临安朝廷末代皇帝宋恭帝来劝降,文天祥泪如雨下,跪在宋恭帝面前连称“圣驾请回”。第三个来劝降的是元朝平章政事阿合马。作为权臣的阿合马一开场就耀武扬威地喝斥,然而在文天祥面前却只能换来无所畏惧的义正词严,经过一番唇枪舌剑,阿合马也只能悻悻离开……

        由于文天祥宁死不屈,忽必烈只好决定暂时还是将他打入大牢。然而,在环境极其恶劣的牢狱中生活了两年多的文天祥丝毫没有动摇,期间他还用诗歌记录了自己在狱中的这段生活,并写下了感情深沉,气壮山河,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的气节感动了很多人,其中就包括在“崖山海战”中灭掉南宋的元朝镇国大将军张弘范,他在自己病逝前留下遗嘱,希望保全文天祥,为朝廷立节义的榜样。南宋降官王积翁、谢昌元等十余人也请求忽必烈放文天祥还乡,允许他余生出家做道士。然而,之前被文天祥嘲讽的留梦炎却极力反对。他对忽必烈说,如果放文天祥回去,他一定会号召江南百姓再次起兵。就在忽必烈犹豫不决时,河北中山府有数千人起兵反元,义军宣称要去大都劫狱救出文丞相。结果这件事成了文天祥的催命符。

        至元十九年1282年腊月初八,忽必烈亲自召见文天祥,他对文天祥说:“汝以事宋之心事我,当以汝为宰相。”文天祥从容回答道:“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忽必烈知道文天祥是不可能被说服的,只好决定将其处决。下令之时,忽必烈还叹息说道:“好男儿,惜不为我用!”

        腊月初九,文天祥在大都柴市从容就义。临刑时,文天祥在向南方跪拜并写下绝命诗后对吏卒说:“吾事毕矣”,然后从容不迫地就义,终年四十七岁。几天后,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为文天祥收尸,在他的衣带间发现了文天祥的绝笔: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以死。其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历史上因一时英雄主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义士并不少见,可在经过深思熟虑遭受长期囚禁后却仍能坚持信念、舍生忘死的人却凤毛麟角。文天祥为什么能成为忠义之士的代表人物?正是因为他做到了绝大部分人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坚持了绝大部分人都无法坚持的信念,其“忠诚之心不徒出于一时之激,久而弥励,浩然之气,与日月争光”。

        文天祥就义的消息传到南方后,他旧日在勤王军的部属和朋友非常悲痛,纷纷设酒祭奠,撰文赋诗,以表悼念之情。元至元二十一年,文天祥归葬于故乡富田村东南二十里的鹜湖之原,乡人邓光荐为之作墓志铭。

        元至治三年,吉安郡学奉文天祥像于先贤堂,和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杨万里并列,实现了文天祥少年时的志愿。明洪武九年,明廷在北平教忠坊建文丞相祠,岁时遣官致祭。后庐陵也建文丞相忠烈祠。终明一代,宣城、温州、汀州、潮阳、五坡岭、崖山、大兴均兴建了文天祥的纪念祠堂。明代宗景泰七年,经巡抚江西的右佥都御史韩雍、华盖殿大学士陈循等奏请,按照《谥法》中“临患不忘国曰‘忠’,秉德遵业曰‘烈’”的含义,代宗赐文天祥谥号为“忠烈”。清道光年间,文天祥从祀于孔庙。

        身虽死而浩气长存,这正是对文天祥的真实写照,这浩气还将永远激励我们一代代的中国人,正如明朝著名爱国诗人于谦在《文山先生像赞》中所言:“殉国亡身,舍生取义。气吞寰宇,诚感天地。陵谷变迁,世殊事异。坐卧小阁,困于羁系。正色直词,久而愈厉。难欺者心,可畏者天。宁正而毙,弗苟而全。南向再拜,含笑九泉。孤忠大节,万古攸传。载瞻遗像,清风凛然。”

参考反馈题目:

1.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粤港澳大湾区吗?

2.你知道崖山海战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3.你知道“宋末三杰”都是谁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4.你能给大家讲讲文天祥的故事和他的生平经历吗?

5.你会背《过零丁洋》吗?你还读过别的文天祥的诗词作品吗?能给大家分享一首吗?

6.你觉得为什么元朝皇帝忽必烈不想杀文天祥,而南宋投降的丞相留梦炎却那么想置文天祥于死地呢?

参考资料

(元)脱脱等撰《宋史·文天祥传》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文天祥《正气歌》

何郁《文天祥传》

史在新《文天祥别传》

文天祥:中华民族永恒的榜样

他是大宋最后的丞相,用一生书写《正气歌》

陈恒舒《谈谈<过零丁洋>的几处异文》

徐志耀《“一经”的坚守——试探<过零丁洋>的情感意蕴》

陈天枢《文天祥<过零丁洋>首联新释》

苏者聪《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

骆玉明《书生意气亦自雄——读文天祥<过零丁洋>诗》

零丁洋在哪里,文天祥为何要“过零丁洋”?

当然,还有各种百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39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2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916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9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30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1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34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54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02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3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90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21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7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8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82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