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个班里都有个同学叫小胖,长大后,小胖瘦了,我们还是叫他小胖。
不难发现,身边人给的标签是一辈子的。
对于身材这种外号性的一辈子标签,我们常常觉得这是一种友谊的象征性怀念。可一旦涉及性格或者三观,这种标签一旦贴下,会毁掉一个人幸福的可能性。
昨天我同事推荐了电影《白鹿原》,我看了后,问我看懂什么没有。
我说,全死光了,就剩喜欢给别人贴标签的白鹿村族长白嘉轩了。
2
电影《白鹿原》是一次立足于人与土地的民族史诗。作为一族之长的白嘉轩是困难诱惑里唯一一个克己守礼、仁义博爱,这点我十分赞同,可是他有一个让人痛恨的毛病:“喜欢给人下标签”。
白嘉轩第一个下标签的人便是他的儿子,他丢给儿子的标签是“仁义守礼”。
白孝文自小就是村里的模范子弟,谦虚有礼,在村里人眼里他长大后就跟他爹一样,仁义博爱的未来族长。
在这样充满标签的期待里,白孝文性格柔弱,有话不敢言。
他不喜欢他爹给他选的媳妇,却只能憋在心里,然后得了阳痿病,行不得房事。
也正是长期以来的压迫下,白孝文继承族长后,在田小娥的诱惑下开始了叛逆,卖房卖地,赌博,吸大烟,整日与田小娥苟且,与白嘉轩关系破裂。
“仁义守礼”本来是个很美好的,如果白嘉轩用他本身拥有的仁义守礼给白孝文当榜样,白孝文从中学习不是很好嘛!可是他用这个给白孝文的性格下标签,让白孝文产生了反骨感,想撕掉长期压迫他的标签,一下子,藏在心里的不满都化成叛逆,标签要他仁义守礼,他偏要离经叛道。
3
在包办婚姻的时代里,女主田小娥被迫嫁给了60多岁的地主郭举人,漂亮美丽、正值青春年华的田小娥遇到了给他们割麦子的“黑娃”,两个人抵挡不了青春的火焰,田小娥出轨了。
后来被举人发现后,两个人被打得半死,田小娥跟黑娃回了白鹿原。
在那个时代里,结婚就必须族长做主把女方引进祠堂才算进了家门。可是当黑娃牵着田小娥去求白嘉轩时,不管田小娥如何表明自己要与黑娃“好好过日子”的决心,白嘉轩就是不同意,因为他跟村里其它人一样觉得田小娥“风骚”,黑娃肯定hold不住她。
与白孝文不同的是,田小娥表现的不是叛逆,而是无奈下的认命,于是她顺着“风骚”这个标签走完了小半生。
如果白嘉轩当时同意田小娥跟黑娃的婚事,也许她也是个贤惠顾家、相夫教子的好媳妇。
黑娃得罪村里高官逃跑后,村里男人借着“风骚”这个标签欺负起了田小娥,男人从她家里进进出出,还理直气壮。
其中一个叫狗蛋的被抓奸后,跟田小娥一起当着全族人的面挨族长的打,大家骂狗蛋不要脸,但更多的人怪罪田小娥的风骚。
很奇怪,明明是田小娥被欺负在先,却没有人为她说话,也没有人去查找事情的真相,而是一味着责骂这个被他们下了标签的女人。
此事后,田小娥在强奸了她的伪乡绅鹿子霖的威逼利诱下,决定去诱惑黑娃的好兄弟白孝文,以此报复白嘉轩。
其实,田小娥的幸福期望很简单,那就是跟一个靠谱的男人过普通的日子,可是人们却因为她的一次犯错,仅仅用一个标签否定了她的一生,阻挡了她该有的幸福。
田小娥作为一个外乡人,反抗不了别人给予她莫名其妙的标签,无奈下她渐渐活成了标签的样子,你说我风骚,我就风骚给你看。
标签下,有人想撕掉标签,却走错了路,有人顺从标签,却活成了自己都讨厌的样子。
可见,标签比生活里的任何暴击都可怕,暴击来了,我们抵抗就好,可是标签来了,我们不知道是抵抗还是顺从!
4
标签就像一种谣言,说的人多了,慢慢的大家就都信了,所以不要给人随便下标签。
生活中,我们常常不计后果的给别人下标签,比如绿茶婊、直男癌、吝啬鬼、、、、、、
可是我们却没想过一旦标签下定后,是会伴随当事人一辈子的,会改变周围人对他们的看法,会影响他们自己对自己幸福的追求。
我有个远亲小姨,16岁的时候爱上了她们村里的有妇之夫,后来被他老婆发现后,男的抛弃了她选了他老婆。
在那后,小姨便被下了“不值得幸福”的标签。小姨的妈妈整日里拿这件事情责骂自己的女儿,觉得自己的女儿肯定嫁不出去,于是张罗着给女儿相亲。
重点是她给女儿找的对象都是“不正常”的对象,因为她认定她的女儿“不值得幸福”,觉得自己的女儿脏。
后来小姨被逼着嫁给了邻村的一个傻子,那时小姨17岁。
17岁而已,本该拥有很多的可能,可是一次犯错,就被身边认定不幸福,把本来没有的悲剧硬生生地写进了小姨的人生。
更可悲的是,她的傻子老公每次打她,会觉得她这种人应该被打,有理无理你就是该。没有人觉得傻子不对,可是大家都觉得小姨活该。
标签是个很可怕的刻板印象,特别是它涉及人的性格和三观的时候,往往决定着周围环境对当事人的认知层面,标签会毁坏当事人幸福的可能性。
所以当标签涉及性格三观的时候,希望你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考虑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