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诗坛人才济济,无疑李白就是那颗最耀眼的星星。李白的诗仙风道骨,浪漫主义情怀一览无余。就连年轻时隐居深山,访道士不遇寻常之作也洋溢着浪漫气息,呈现一副生机勃勃的山中风景。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 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蔼,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那时,少年李白隐居岷山之阳的大匡山(又名戴天山)读书。春天的早晨,李白去拜访匡山寺老道,行走在山中野径间,狗狗地叫声在身后山下的让水河响起,雨后桃花浓浓的妆容更显娇艳。意气风发的少年继续往前走,树林深处看见小鹿在觅食,午时却没有听见庙里的钟声。这里‘犬吠’,奔跑的小鹿均是动态描写,原本春天里静穆的山林瞬间便有了生气活力。云雾缭绕野竹林,远处的山峰飞泉喷涌而出,就像一副画挂在山峰上。没有听见钟声,那么敲钟人就不在庙里,没有人知道他去那里?欢欣而来,要拜访的人却不在,少年失望之余,愁绪写在脸上,倚靠在松树旁,不甘心等着道士回来。
多年之后,少时的我来到李白故里江油,寻访诗仙足迹。因为是学校组织的春游,一天的行程,匆匆游览了李白纪念馆和太白公园,便去江油城北二十公里窦团山,而大匡山是在江油城西北十四公里处,遗憾的是擦肩而过。
当年少时的我和同学们来到窦团山,窄而陡的石梯从山脚延伸到山顶,我顺着陡石梯爬,一路古木苍翠相随,爬到山顶,已很疲惫,不及休息,便随同学们下山,下山找一小饭馆,一碗肥肠面条下肚解饥困。最后乘坐旅游大巴返回,江油之行结束。匆匆来去,一抹肥肠面余香极是对那次江油之行的记忆。
后来读到杜甫入蜀江油诗云:‘匡山读书处,白头好归来’遗憾,终其一生,李白踏上仕途,也再未回到大匡山。
少年人的惆怅在诗里,曾经希望再次寻访江油李白足迹,去去大匡山,看看李白读书处,想象着‘野竹分青蔼,飞泉挂碧峰’而中年人的忙碌也有许多不得已,终究未去。
再读《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让我的遗憾些许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