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家长总是想着让孩子尽快改变,却容易忽略一些细小的环节。其实,孩子的大改变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小小改变开始的。如果抓住这些点滴的小小改变,找到改变的源头之所在并不断鼓励之,这些小小的改变才会形成“滚雪球”效应,最终汇聚成大的转变。
关键的问题在于,家长能否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中觉察到并提取出来及时正向反馈给孩子。
儿子一直以来饮食不太好,不夸张地讲,我给他做的任何一份早餐,总会在“销量”上打个折扣,比如:粥喝半碗剩一半,牛奶只喝半杯,两个小馒头只吃一个。对于这个习惯,从小学到初中,九年时间时几乎已成惯例。
近来这一现象却奇迹般地发生了变化:早餐准备的所有东西全吃下喝下,晚餐的食欲也增加了很多。昨天早上煮的鸡汤面,面条、青菜、鸡蛋吃个精光不说,连汤都喝干。
我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昨晚就及时反馈给儿子。一是说出我所看到的这一变化,二是表达出我的高兴之意,因为这一改变对他的身体是非常有利的。儿子的细小改变得到我的关注后,感觉乐滋滋的。
仔细想来,其实这一改变也并非偶然。
自国庆节儿子给我提“意见”以来,我立即改变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此前曾就此写过一篇分享),从饮食上多加关注,多投入了很多心思。菜肴品种不断翻新,晚上增加宵夜。
我认为很关键的一点在于,在宵夜的过程中,我有意给儿子植入一个信号:像这样每天加加餐,你的胃就会慢慢大一些,胃大了,食欲就一定会好起来,这样身体就会越来越强壮。
其实一开始这样说时,还并未见到任何成效。但我坚信这一必然的结果,因此,坚持不断地植入“讯号”,时间一长,这个“讯号”便真的产生了效能,发生了前面所说的“奇迹”改变。
说是“奇迹”,是因为相对于9年时间的习惯来讲发生了变化。其实,从心理学层面来讲,这就是一种积极正向的催眠,催眠之初,“胃大起来,食欲会增加,身体会好”作为一个模糊的概念进入到儿子的潜意识,随着这一催眠的不断进行,这个概念便慢慢在儿子的潜意识中稳定下来,稳定下来之后,逐步被儿子提取到意识层面,最终不自觉地外化于行动,从而形成最终的饭量增大、食欲增加的事实。因此,这也是顺理成章的结果。
由此拓展一下,既然困扰9年的生活习惯都能得以改变,那么,孩子的一些顽疾就都有改变的可能。需要的是,家长能找到契机,正面强化,积极关注一小步的转变,并抓住点滴进步去放大,用耐心、爱心和信心陪伴并等待着孩子的进步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