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阿姨骨折做手术,我去医院看她。之前经常有医患关系新闻爆出,我想医院也许会有些和之前不一样的改观以从制度角度规避掉医闹风险。
安排手术的这所医院不错,骨科top3,还有附属的医学部。可我陪护了一天,觉得体验不太好。
1.依旧是脸难看,事难办。
患者对医院的流程制度是不太清楚的,有时候就会反复询问,医生护士自然不高兴,加上工作时间长,疲惫烦躁都可以理解。
但仔细想想,患者掏高额医疗费却不得不忍受冷言冷语,医生护士认为工作时间长没有得到合理收入,那么钱去了哪里?这是机制的问题。
2.潜规则是关系的润滑剂。
其实我们先联系到了主刀的主任医师,按说知道主任医师的第一时间就应该把红包奉上以表真心,因为手术当天没机会单独接触了。当时没有注意到这个时间节点,导致阿姨的手术时间排在了最后,因为手术当天是需要空腹的,她滴水未进一直扛到晚上8:00多。
这么说可能对其他患者不公平,可是这里是没有绝对公平存在的,大夫有一个自由裁量权,先安排谁后安排谁,没有原则问题的情况下确实需要有个考量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呢?关系的远近。怎么确定关系的远近呢,在萍水相逢的情况下?
3.身体是自己的,自己首先是第一责任人。
隔壁的病人上个月末过来做一场小手术,原本第二天就能出院。但手术过后医生忘记拆除设备,导致整个手臂肿胀充血,后续连续又做了四场手术,住了半个月院,才稍微有了些知觉,期间费用医院分文未收。我们局外人看明显一场医疗事故,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任何一个本地人身上,把医院掀翻的心都有。
隔壁的大哥从农村来,可能不太清楚自己的状况,事前不预防,事中不反馈沟通,事后不索赔,他把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完全交到医生手里,100%信赖,可惜被辜负了。当自己对自己不负责的时候,难免要为别人的错误买单。
4.想要岁月静好,要有足够的财务安全垫。
一场小手术花费6-7万,后续用药3000元一小瓶,这真让我想到我不是药神中使用格列宁的患者,不是所有人都能用的起昂贵的医疗服务。
在巨大的医疗黑洞面前,多赚钱才是硬道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静好的前提是有足够的财务安全。
5.关于治疗方案要自己做决策
这个涉及到一个决策的问题,医生往往会给出两个治疗方案,一个激进,一个保守,在现有身体条件,财务状况及治疗意愿下,究竟选择保守还是激进方案?
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是我的高中同学,为他得了重病的爸爸选择了激进的治疗方式导致死亡。他一直很自责,长久没走出阴影。
如果当时选择了保守治疗,现在的结果也很难预料,但有时候选择不同治疗方案真可能就是选择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这是我们对自身及客观状况充分理解的情况下,作出的最优决策,判断出胜面最大的那个选项。选不选它和个人意愿有关,可至少我们要知道为什么选或不选。
每次从医院回来都觉得要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虚度光阴,健康的体魄很重要,预防胜于治疗,有个保险很重要,抓紧每分每秒好好活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