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9

2018.8.9白老师讲话节选:

1509年,王阳明先生走出龙场,开始慢慢恢复仕途,《与辰中诸生书》这封信就是他赴任江西庐陵任知县途中所写。他在赴谪途中,曾在辰州讲学。这次又经过辰州,与之前的一些弟子见面,并给予他们教导。离开辰州时,写下了这封信。信中,王阳明先生对初学弟子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了及时提醒。

王阳明先生谈到自己在贵州的两年,几乎没有知己。能走出龙场,遇到这些弟子,特别开心。

“绝学之余,求道者少;一齐众楚,最易摇夺。”

在今天这个时代,真正求道、想回归自身良知的人很少,真正能“志于道德”的人也很少。道德往往被变成一种标签,让人们不屑于去做。这里的“道德”,其实是“道”,也即“良知”。

“一齐众楚,最易摇夺”。初学致良知时,可能会听到很多反对的声音,甚至嘲笑之声。所以在自己的根还没有扎牢、志向不坚定的时候,不要急于跟别人讲自己的“道德之志”,否则很容易遭到误解,甚至嘲笑。这种情况下,“鲜有卓然不变者”。

作为学习者,要互相鼓励和支持,一定要“务期有成”。务必让自己的生命焕然一新,务必在自己的心上有收获。当心量、能量、品质和智慧真正得到提升的时候,再用生命状态的切实转变告诉他人。

阳明先生在这里强调,一定要“以此为鉴,刊落声华,务于切己处着实用力”。“刊落声华”,就是说不要在名声上先标榜自己,不要因为好名打着致良知的幌子。

“切己处”用功其实指的是“慎独”。一个人的时候,要在自己的念上,看自己是否真正敢于“去私欲”。一个人时,恰恰是真正用功时;表面上的标榜,则恰恰相反。

王阳明先生在辰中时,曾教大家静坐,但这里的静坐并非指坐禅修定。这是针对人们特别忙碌,这颗心纷纷扰扰,安静不下来,提出的应对之法。

在这里,阳明先生指出一个小窍门,给自己一个真正安静的时间,静坐下来。这段功夫就叫“收放心”。《孟子》讲,家里的鸡、鸭、鹅、狗丢了都要找回来,这颗心丢了为什么不知道去找呢?“收放心”就是要把自己跑出去的心收回来。

心安静不下来,就像一杯浑浊的水,如何能看清水里的东西?渣滓沉淀下来,才能清澈见底、一目了然。“才学便须知有着力处,既学便须知有得力处”。作为初学者,务必要在自己心上用功,才能真正有所得。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鞭辟近里”就是要在自己心上用功。心上光明起来时,一定会通过自己的言行展露出来。放不下名和利,会导致心不能够安静,障碍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保持一份真心、真诚和纯朴,才能真正看清这个世界,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事情,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举业不患妨功,惟患夺志”,一个人“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贤”,从事什么事业没关系,只要志向坚定。无论是洒扫应对,还是静坐,都是为了鞭辟入里,收回本有的一颗良知心。对于初学者而言,安静下来,慎独,在心上用功,才能挖掘内心无尽的宝藏和智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笔者写下这个题目,可谓诚惶诚恐,深感要对一代大儒的思想有所评判,力道仍非常浅薄。能写这篇文章,缘于读梁漱溟先生的书...
    云之汉阅读 5,096评论 0 15
  • 辰八、數數觀察(分二科)巳一、徵【云何數數觀察?】這是第八科「數數的觀察」分二科,第一科是「徵」。這個第八條叫做「...
    德虔阅读 228评论 0 0
  • 古琴作为乐器,必须要能够弹奏。所以不抗指、不沙音、不打板是一个优秀古琴的必备条件。因为南北演奏风格和力度的区别,有...
    金香书院阅读 621评论 0 0
  • 20180706 《董事长》——小娃趣事(一) 家娃小时,总爱用词。无论对错,只要自己觉得对,就随意说出。 大约三...
    清凉境阅读 398评论 4 5
  • 疾病,是身体的智慧,在整个处理伤害的过程,身体会选择性地进行身体内部资源结构的调整。并将身体的能量进行重新的...
    韩范范阅读 596评论 0 0